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公司,後者為科技網路公司。克魯格曼用這兩個公司為基礎構詞,代表兩種不同的企業運作模式。……譯者注

道瓊斯,哦,道瓊斯

2000年2月27日

羅伯特·希勒在金融市場不合理現象方面發表了很多見解,比當時其他的經濟學家對此方面的貢獻大多了,他在《非理性繁榮》一書中描述了1年前,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超過10 000點時,美林公司製作的一個廣告,在廣告中它們聲稱“即使那些像我們一樣長期以來遵紀守法的公司都不得不在一旁待著說道‘啊’”,隨後的股票市場圖表旁標註了標題……人類的成就。

然而在那個年代,藍籌股的投資者們被利率的持續變動嚇倒了,與其說經歷更多驚嚇,倒不如說經歷更多痛苦。週五道瓊斯指數再次飛漲到10 000點以上,這時卻預示著另一條道路。不久之後我們會不會看到另一張題為“人類的失敗”的圖表呢?

好的,好的,當時艾倫·格林斯潘盡力了但卻沒能抑制住過熱的經濟行為,道瓊斯指數仍比1996年12月高出50%多。而其他股票指數並未像道瓊斯指數那樣看起來那麼令人後悔不迭:標準普爾指數比它1年前的水平稍高,而納斯達克卻因為科技股比重高而成為非官方“新經濟”的領頭羊;不斷創造新的記錄。

但是時下正是財富消化時期:儘管所有的爭論都是關於格林斯潘先生下一步要採取的行動,但市場所展示的問題是誰將擁有未來?

道指走勢的名氣甚至使我們忘了這是個問題。在史蒂夫·博都(Steve Bodow)所著的讓人忍俊不禁的書《1997排名》中“道特卿”(Dow te ching)一文寫道:“道瓊斯並不存在,但所有東西都存在其中,好,只有30只股票存在於其中,但它看起來像是更大的交易。”當我們談到總體股價時,用寬泛的道指代替是一種習慣,我也是這樣做的,還有更多的人將其擴大化,好像道瓊斯中的股票代表了所有美國公司的未來收益。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假如你買了道指,你只是擁有了指數中那個現有公司股票的未來收益。

那並不是無關緊要的差別:在道指上做多頭,你必須相信不僅美國的資本主義會繁榮,而且今天的大公司也會同比例地分享這種繁榮,不是今後幾年,而是以後很長一段時期。我的意思則更為長遠也是這樣。舉個極端的例子,1999年的暢銷書《道指36 000點》(James Glas*an and Kevin Hassett)中的計算所顯示的今天道指公司利潤的增長將會達到所有公司利潤的水平;作者認為公平價值的一半來自於2070年以後的專案收益。(事實上,即使你買的股票不夠36只,差不多是20只,但這對結果仍沒有什麼影響。)

那麼,你會相信70年後道瓊斯指數中的公司……不是屆時的道指公司,而是現在的道指公司……其利潤在所有公司利潤中佔的比例會跟今天的一樣嗎?投資者哄抬納斯達克的股價,更不用說那些投資首次發行股票的人。他們相信網站很可能會成為明天的“微軟”,同樣,今天的通用電氣甚至微軟,也可能成為明天的“西爾斯”和“銳步”。作為一個穩健的道指的多方,你必須相信新經濟必將屬於這些老公司;為了給科技股股價一個合理的解釋,你必須相信未來屬於這些暴發戶;你要相信兩種信念都正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非理性繁榮(6)

然而,兩種信念可能都是錯的。希勒先生認為,整個市場,不僅僅是道瓊斯,都會因為投機泡沫而膨脹起來。我有同感,但並不完全相信。正如我家附近的奶油比薩餅店裡的電視節目現在變成了CNBC而不是ESPN,泡沫的社會學和心理學特徵都很明顯。我不知道現在納斯達克的價值是否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