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還有一位“葛仙翁”,此人名叫葛玄,是葛洪的叔祖父,據說葛玄師承三國初年的左慈(就是《三國演義》中擲杯戲曹操的那個),從而練得一身異術,據說能喝醉酒後跳到水裡,在水底睡上好幾天再出來。這倒是個避暑的好方法。由此看來葛洪可以稱得上是神仙世家,家學淵博自不待言。
不過葛洪小時候家裡的條件卻非常不好,他父親葛悌原來做過太守,按說生活是不錯的,但是在葛洪13歲時,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當時又逢“八王之亂”,葛洪的家很快就敗落下去。但葛洪卻並沒有像一般的破落子弟那樣自甘墮落,而是勤奮上進。他上山打柴,得了錢就買筆墨紙張,為了節省,他練字的紙張正反面都寫滿了字,買不起書,就向人家借書抄讀。據說曾跋涉上千裡去借一本書。《晉書》說葛洪從小就“性寡慾,無所愛玩,不知棋局幾道,摴蒱齒名。為人木訥,不好榮利,閉門卻掃,未嘗交遊。”意思是說葛洪的社交活動很少,如果在今天,就是那種既不會打“夠級”,也不會打檯球,玩的東西一竅不通的人。
葛洪雖然不是“玩家”,但卻練就一身文武雙全的本領,公元302年左右,石冰作亂,葛洪被任命為“將兵都尉”(都尉是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率軍一舉擊潰了曾攻破江州,氣焰十分囂張的石冰賊軍。
葛洪立了赫赫戰功,本人又是難得的文武全才,按說仕途上當前途無量,但是葛洪志不在此,他對功賞的多少並不在意,到了洛陽,他根本不想去登門拜謁一些權貴們,反而到處尋求奇異的書籍,看來葛洪並非當官的料,而是“道根深種”的人。
葛洪深諳《道德經》中所說的“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的道理,提前預見了天下大亂的危機,於是決定避開,他動身到比較安定的南方去,在南方結識了當時任南海太守的鮑玄。
鮑玄也是喜歡神仙道術的人,據說也造詣頗深,另外還精通醫術。於是兩人一見如故,鮑玄看葛洪越看越喜歡,就把自己的女兒鮑姑嫁給了葛洪,並將陰長生的授道訣、尸解法和《三皇文》等奇書異文傳給葛洪,說來葛洪賺了不少啊。葛洪安了家後更加潛心學問,併兼修醫術,見識更為不凡。
東晉開國後,晉元帝因葛洪有戰功,賜爵關內侯,後來幹寶(寫《搜神記》那個,董永故事的編者)推薦他當“散騎常侍”——這是常伴隨皇帝左右的近臣,權勢很大,但是葛洪以年紀已老推辭了,而是向皇帝要求去交趾(現在的越南)當句漏令。皇帝一聽,大為吃驚,當時像越南境內那樣的偏僻之處,都是發配犯人或者獲罪貶官時才到那種地方去,葛洪放著中央一級的高官不做,到那種窮山惡水的地方去當個芝麻小縣令,莫非吃錯藥了?葛洪倒也對皇帝說了實話:“非欲為榮,以有丹耳。”——我到那兒去不是為了官職榮耀,而是因為那個地方富產丹砂,可以供我煉丹。皇帝這才明白了葛洪的用意,皇帝一想,葛愛卿如果真煉成了仙丹,到時候讓他獻上幾粒嚐嚐倒是不錯,於是就欣然答應了。
不過葛洪率領葛家一群子弟家屬走到廣州,就被廣州刺史鄧嶽留下了,鄧大人恐怕也想,葛仙翁如果煉成了仙丹,我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於是鄧大人就說越南那邊形勢險惡,丹砂什麼的,我派人去收購就是了。好說歹說留住了葛洪,於是葛洪就留在了羅浮山中,在此潛心煉丹著書。
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有這麼一天,葛洪忽然寫了封信給鄧嶽,說:“當遠行尋師,剋期便發”——自己要遠去尋師,到時候就要走啦。鄧嶽看了信後,慌忙來道別。卻看到葛洪已經死了。但據說葛洪的臉色像活人一樣,身體也很柔軟,抬屍入棺時,屍體很輕,像只有一身衣服一樣,所以世上人都傳他“尸解成仙”了。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