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部分

勾心鬥角的較量。

還有美劇《迷失》,曾經在中國風靡一時,故事同樣發生在一座孤島上。

至於《荒野求生》之類的野外生存節目不在少數。

這其實展現了西方人的冒險和爭強好勝的精神,也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

林子軒對於郵輪上的外國人輕視中國式的英雄感到不滿,便提出了這個話題。

那就是一群社會階層不同,身份各異的西方人流落荒島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沒有外部救援的情況下,他們會在荒島上如何生存,建立什麼制度,如何分配權利和食物,是和平共處,還是互相殺戮?

他提出這個話題並沒有安好心。

笛福在1719年寫的《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遜其實就是一個殖民者的形象,這和當時英國社會的政治環境有關。

笛福本人年輕的時候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在從事商業的同時,他還從事政治活動,代表當時日益上升的資產階級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冊子,他曾充當政府的秘密情報員。

這一時期,英國實施了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向海外擴張進行殖民開發、建構殖民帝國。

魯濱遜定居在荒島上,殖民著這片荒島。他不但控制著整個荒島、還征服了他的同伴。

所以說,這部小說以文學特有的形式肯定了英帝國的擴張、侵略和殖民。

在這個時代。中國屬於半殖民地國家,作為一名中國人。聽到這群外國人讚揚帶有殖民色彩的魯濱遜,林子軒心裡肯定不舒服。

但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他也不可能和這些外國人爭論。

於是,他便提起了這個話題。

一名西方人在荒島上生存是個人英雄主義,那麼一群西方人在荒島上生存會怎麼樣呢?

他先拿東方人舉例子,指出如果一群東方人在荒島上生存或許會建立一個有皇帝統治的國家,階級分明。

西方人對政治普遍感興趣,這個話題牽涉到社會學和政治學,引起了他們的熱烈討論。

信奉民主制度的西方人認為會建立一個有秩序的民主國家。

信仰基督教的教會成員期望成立一個教會國家。由上帝來指引未來的路。

悲觀的人覺得可能會處於無政府的狀態,每個人為了食物進行廝殺和爭奪。

樂觀的人希望建立一個美好的新世界,人人平等,每個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這些人還討論了荒島的環境和野外生存的技能,每個人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

在荒島上是應該由政治家領導,還是應該由神職人員擔任引領的作用,亦或者聯合醫生和警官等人一起成立一個小型議會。

在同等條件下,身體健壯的人生存的機率會大上很多,而瘦弱者將會被欺負。

女人和孩子屬於被保護的物件。可一旦混亂開始,也會是最先的受害者。

郵輪上的外國人身份複雜,有美國外交部成員、有商人、有記者,還有學者和傳教士。他們興致勃勃的討論各種可能的情況,闡述各自的觀點。

總結下來,他們認為可能會形成一種聯合政府。但會受到底層民眾的挑戰。

一旦挑戰成功,就會成為一個充滿暴力和殺戮的世界。

他們以蘇聯的暴力革命舉例。認為還是民主制度更為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

能夠入住頭等艙的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自然代表著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利益。

他們的政治立場不允許荒島處於無政府狀態。或者發生暴力革命,否則他們將失去一切。

林子軒原本是想看這些人互相攻擊,不同的政治主張激烈的碰撞,討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