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傢伙一不注意,就想往油鍋這邊湊熱鬧,給了他們一人一塊炸好的酥肉,讓他們解饞也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沒辦法,只能讓楊厚朴和沈根深還有文雨文海完成學習任務,歇歇腦筋的時候搭把手,把這兩個小東西看得嚴實點兒,實在著急好奇,就讓他們抱著遠遠看著。熱油熱鍋熱火,可是不敢讓他們好奇的太過湊近了!
一家人開始做炸貨,炸了酥肉開始炸魚塊,炸了魚塊炸大肉,炸了大肉炸雞炸豆腐總之,一家人雖然是在京都過年,卻還是遵重著老家過年的習慣,豐盛的準備著。想著家裡多口吃食,也是難得搭了火灶,楊母手巧,還盤條炸了饊子,麻葉,麻花,江米條十來二十年的酒席幫廚經驗,楊母的手藝可是久經磨練,見識多了也學的多,可是沒少學到好東西。她是個靈巧的,東西基本上看一遍,問問自己回去就能差不多倒騰出來,這對於經常上灶上鍋的婆娘來說不是難事。、
二百五十一章 團圓
連著兩三天,忙到大年二十八,家裡頓時儲存了滿滿當當的好吃的,儲藏室裡,大筐小筐,薄膜密封袋子,錯落有致的或是掛起來,或是擱在架子上,家裡人想吃什麼,就自己拿什麼。
從炸貨做好開始,一家人的早飯就變成了煮菜,鍋裡添上肉湯和清水,切上半顆白菜,燒開再放進去酥肉魚塊粉條大鍋燉,簡單這樣一煮就特別的有味道。家裡無論是兩個爹楊厚朴和沈根深,還是沈衛國和楊母,都能吃兩口大肉,把那大肉切成薄片,也直接隨著酥肉放進去,就那樣吃,一家人除了只偏瘦肉,不動肥肉的文娟,都覺得很香。
老家過年的習慣,這樣的大鍋燉基本上都會從大年二十七八吃到大年初六七,但是饒是如此,這麼多年仍舊百吃不厭。楊母常感嘆,這是年景大好,以前的時候,能夠有塊肉,一天放幾塊嚐嚐肉味就是好年份。年景不好的時候,能過年吃頓素餃子,都是難事。哪能像現在,只是過年這幾天的炸貨,都能堆滿小半個屋子,燉燉肉都是主料,不斷頓。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春節前,家家戶戶蒸饅頭也是老家的規矩,即使到後世,一些傳統還是保留著,只是沒有這個時候多。但正是因為這樣的規矩,過年才更有年味,更有意思,而不是像後世,過年還要想法設法找年味。老家的規矩不過破五也就是初五,不能少乾鍋。也就是不能做炒瓜子,炒菜蒸饅頭之類的。
因為蒸同爭同音,炒同吵同音,這些都是不吉利的,而且也不能吃粥或者稀飯麵條之類的,不然就是糊塗一年的意思。新得一年的開端就是求個好兆頭,希望新的一年更順遂,日子越過越紅火,這樣的美好祈願,老人家在意這些,文娟和沈衛國也就跟著學著遵重著,存在就有道理,就像文娟,她也不能解釋金鍊子賦予,轉世重生,特殊能力這樣的玄奧。
而且二十九蒸饅頭一定要蒸好,因為這在家裡的時候,就是家裡的臉面。家裡蒸好的饅頭,除夕早上要送到過世直系三代長輩的墳前祭拜,晚上要擺上供桌,一直到了破五才能撤供桌。
看著文娟和沈衛國尊重他們,而且認真跟著他們學,三個老人無疑更加的起勁,楊母感嘆:“也就是這兩年風氣鬆了些,才敢做這樣的規矩,前些年,這些規矩可都是封建,屬於四舊。搞得那什麼革命新年,哪有一點兒過年的氣氛!”想著前些年的那些冷清,楊母不由嘮叨了下,反正都是自己人,也沒外人會傳出去。
“呵呵阿孃,現在不是撥亂反正了嘛,風氣開放,以後的日子也就會越來越好,您老就放心吧!”國家的事情,文娟會關注政策對於家裡的影響,卻是不去評價太多。她玩不懂整治,也不想去涉及,哪怕以後衛國累積軍功升位了,這裡面的事情,他自己不是憨人,能夠玩得遊刃有餘,也不用她太操心。
順手把手裡的包子皮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