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花園還是很大的。
幾個孩子在花園裡玩的很熱鬧。
徐騰戴上耳機聽聽音樂,看看風景,喝一杯午後紅茶,直到這幾個孩子玩累了,下樓去游泳池玩水,他才專心的看資料。
“理事長,lenvo系的人還真是想多了,要讓資訊產業部出面主導ias平臺。”史立榮還在樓下的22層會議室參加會談,抽空給徐騰發了一條簡訊。
“不用理他們!”徐騰回了五個字,專心看資料,讓魯博士根據華騰宇航公司提供的分析模型,幫助他分析國際市場上c160競爭對手。
華騰宇航公司的前身就是商飛公司,只是最終由華銀財團接手,邀請歐洲航空企業入股,形成一個433的局面,華騰公司持股40%,中航集團持股30%,歐洲達索、羅羅、薩博三巨頭在內的7家航空工業和子系統公司持股30%。
c160的前身就是c919,只是華銀財團接手後,利用資本優勢和國際渠道,大量邀請歐美團隊加盟,在法國、瑞典、美國、烏克蘭設立了四個海外設計中心,彌補國內團隊的不足。
所以,這個工作的推進速度就非常快了,核心的技術人員來自於中航、空客、波音、達索、薩博,迅速形成戰鬥力,2016年3月正式透過歐盟easa和中國cffa的雙重稽核,正式投產。
國內的cffa就是美國ffa認證的一個翻版。
這幾年在快速調整,同easa接軌,因為中歐貿易相對來說是比較平衡的,雖然歐盟內部扯皮起來很厲害,easa的實際控制方卻是法國,中法之間,特別是在徐騰出手協調的這些年,關係也不是一般程度的密切。
easa標準在東盟的使用率是更廣泛的,ffa則是在北美、南美更普遍。
綜合各個方面的因素,徐騰最終還是決定選擇easa認證,放棄美國faa認證,他對白宮的要求也很簡單,你要我幫你解決問題,你就別對歐盟**歪歪,別在幕後阻攔法國給予中方easa認證許可。
對歐盟來說,這個生意還是划算的,本身就有空客,在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很難阻擋的情況下,乾脆入股搞一局,聯合擠兌波音和加拿大龐巴迪的市場。
徐騰和法國達成的協議也很簡單,20年內,華騰宇航不急於發展200座以上的跨國際大飛機,而是專注支線飛機和160…180座的單通道短途客機。
當然,徐騰說話也可以不算話的,這要看情況,對吧!
合同約定是2012至2032年。
那又如何,徐騰可以在2024年左右啟動預研,2028年正式啟動研發,2032年投產嘛。
大飛機產業比汽車產業難搞的多。
徐騰從2009年才開始介入,真正接盤是2012年的事。
錢花了很多,成績還沒出來。
c160雖說是投產了,50%的配件和子系統還是來自歐洲,其中又有一半和空客重疊,實際上,c160和空客a320之間的區別很小,主要的市場就是國內和東盟。
至於波音正在舟山興建的航空工業園和波音737生產線……無所謂了,徐騰再強勢也不可能迫使國內航空公司都採購c160,不採購波音737。
做生意就是這樣,國內搞定了20nm製程技術,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就過來建廠穩固市場,搞定了單通道幹線飛機業務,波音和空客就過來建廠穩固市場。
如果只是靠關稅保護,那是沒有辦法成為優質企業的,總是要有競爭和陪練。
再說了,別人可以走進來,你也可以走出去嘛。
徐騰沒什麼可焦急的,路總要一步步的走。
華騰宇航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