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瑞士、荷蘭、丹麥、比利時……都是各有獨到之處的老牌發達國家,擁有各自領先世界的領域。
但是,科技的載體永遠是人。
華騰公司在德國的光學研究中心,整個團隊幾乎都來自於蔡司和萊卡,他們同時在法國收購了一家老牌,但已經不是那麼出色的中型光學鏡面製造公司。
即便北約瓦森納協議永遠不會消失,從歐洲向中國的技術轉移也從未停止過,銀魅計劃不僅想要最好的光學制造水平,也在試圖擁有最好的光學裝置製造和研發技術。
既統一,又衰弱、分裂的歐盟,永遠是最好的歐盟,最好的技術來源。
同時,計劃經濟其實是一個好東西,只是需要市場經濟的各項原則做為彌補。
你需要做好市場調查,要有最好的執行團隊,要有最好的科研團隊,要有最穩定的生產管理團隊,要有最好的營銷人員,最後,你一定要設計一個更好的激勵制度。
你要洞悉人性,利用人性,而不是忽視人性。
最後,你要充分利用人性的貪婪。
貪婪是好的。
這是人類進步的原力。
你同時要明白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自由市場經濟是人類史上最大的謊言,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
瑞典在機械、合金、軸承領域的強大,從來不是市場經濟自由抉擇的結果,而是瑞典利用自身生產鐵礦石和稀土金屬,利用一戰和二戰的必然結果。
瑞士在金融領域的強大,在機床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樣也是二戰的必然結果。
德國在冷戰後的經濟繁榮,在綜合國力上一舉超過英國和法國,也根本不是自由市場經濟的結果,德國政府非常聰明的推動歐盟內部的人員流動自由政策,籍此從波蘭、中東歐吸收了大量的優質勞動力。
法國在核電和航空領域的繁榮,更不是自由市場經濟的結果。
美國能夠在半導體產業領域擊敗日本、歐洲,同樣不是自由市場經濟的結果。
日本在半導體材料領域,韓國、臺灣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繁榮,更不是自由市場經濟的結果。
所以,當徐騰制定銀魅計劃時,他沒有任何愧疚,他支付了足夠豐厚的佣金,他只是無視北約瓦森納協議,拿走他花錢買下的那些技術和資料。
他不會為此再多付一分錢。
2012年已經成為史。
徐騰在瑞典度過了2013年的新年慶典,他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和瓦倫堡家族、銀瑞達財團商榷各種議題,雙方達成了16個財團層面的合作框架,唯有最後一個議題始終無法達成協議。
中控集團、華騰高科和abb之間的劇烈競爭關係。
2011年,abb在中國電力市場業務的下滑高達23%,2012年,繼續下滑了17%,悲劇的地方在於,從2008年到2012年,中國電力裝置和自動化市場需求每年增幅都超過10%。
在全球市場,中控集團也是abb在電力裝置和自動化市場的最大挑戰者,在工業機械人領域,中控集團和華騰高科的合資子公司則是力壓abb,在中國和亞太市場佔據絕對優勢,在歐洲市場也佔據明顯的優勢。
這就是中國的產業升級。
中控集團已經在歐洲收購了數十家分支的配套企業,提前實現了產業升級,非常接近的技術指標,更便宜的價格,讓abb和西門子都難以招架。
事實上,徐騰在剔除掉那位本該被判侵佔國家資產的褚教授後,為中控集團選擇的新董事長就是原abb中華區總裁顧生元。
這個人曾經是交大畢業的公派留學生,瑞典斯德哥爾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