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永樂十二年的時候,狠狠的教訓了瓦剌一頓。
從那個時候起,瓦剌就變得溫順了很多,靠著抱大明的大腿,在漠北草原發展的很快。
到了今日,雖然表面上對大明還算是比較恭順,但是實際情況就大家都心知肚明。
這一次出征,朱瞻墉就跟朱棣深入的聊了一下瓦剌、韃靼等蒙古各個部落的問題,覺得既然動手了,那就一次性的全部幹掉他們。
也不用去管他們誰是聽話的,誰是不聽話的。
反正草原上大明就不想再看到有成規模的蒙古部落。
他們想要活路,要麼離開大明北方,要麼投降之後被遷移到其他地方。
朱瞻基對於朱棣的這個大方向,自然也是把握的很充分。
所以一路上,他都是在帶著精兵在快速的追趕。
奈何天公不作美,一直都沒有追上阿魯臺的蹤跡。
反倒是最終大部隊追上了他。
“皇上,越是往北,天氣越是寒冷,十萬大軍在這裡聚集,每天的消耗都是非常巨大的,這樣子耗下去恐怕不是辦法。”
朱棣的軍帳之中,夏原吉很是擔心。
以前大明倒也不是沒有冬天出征的記錄,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沒有跟這次一樣深入草原腹地。
如今距離北京城已經幾千裡了。
“我們很困難,韃靼人和瓦剌人會更困難,不趁著這一次的機會滅掉他們,恐怕以後就更加難辦了。”
朱瞻基一點功勞都還沒有立下,自然是不甘心現在就撤退。
憑什麼自己弟弟就那麼輕易的獲得了大量的戰功,自己卻是這樣子?
“夏尚書說的有一定道理,末將覺得皇上可以帶一部分兵馬回去,留下幾萬人馬繼續追擊阿魯臺。”
張輔綜合了一下夏原吉和朱瞻基的意見,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行軍是很枯燥的。
急行軍是又枯燥又累。
張輔也是擔心朱棣的身體會不會吃不消。
畢竟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了。
在這個年代,六十歲絕對不算年輕了。
“我同意英國公的意見,爺爺,您先率領一般隊伍班師回朝,留下一部分人在草原上以戰養戰,壓力會小很多。”
“這樣子也能最大程度個削弱韃靼人和瓦拉人的有生力量,讓草原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
朱瞻墉在這一點上跟大哥朱瞻基的意見是一致的。
誰也不希望朱棣出事。
這對他們爭奪儲君之位沒有任何的好處。
畢竟,他們老爹朱高熾現在才是太子爺。
哪怕是朱棣掛掉了,那也是朱高熾上位。
“行了,你們不用多說了,草原那麼大,這麼耗下去確實也不是辦法,那就乾脆兵分三路,從三個方向追擊他們,總有一個方向能夠有結果的。”
“在途中遇到任何的部落,大家都不用客氣,這是戰爭。”
朱棣是沙場之中打出天下的皇帝,魄力跟一般人自然不同。
兵分三路雖然會削弱各路的力量,但是在效率上來說,卻是絕對能夠大幅度提高的。
“皇上,不可!瓦拉人如今今非昔比,至少可以集結十萬大軍,再加上韃靼人的逃兵,他們有十幾萬人,不比我們少。”
“如果再分兵的話,萬一碰到對方的主力,那就非常麻煩了。”
英國公張輔首先站出來表示了反對。
“現在是大冬天,各個部落雖然會集合在一起過冬,但是那都是小部落圍繞著中大型部落的集結,不可能出現所有部落集結在一起的情況。”
朱棣對草原上的情況還是非常瞭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