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是什麼,對於大明的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一個東西。
哪像是後世,但凡是上了大學的,就沒有沒寫過論文的。
哪怕是沒有上大學的,或多或少也是聽說過論文這麼一個東西。
但是放在大明,除了學術大佬有機會出書,一般的讀書人是一輩子也是沒有辦法出書的。
哪怕是自己寫了文章,也是沒有途徑去刊登、發表。
這個年代,自己出書或者是找人幫自己發表文章,那都是非常花錢的一件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了。
很多人可能覺得後世海外的一些書籍非常的貴,動不動就是上百美元一本。
其實這是古代中國一樣存在的。
哪怕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努力,書籍價格已經大幅度下降了,也是達不到後世那種隨便誰家都有一堆書的存在。
這麼一來,要搞一本雜誌,要收集發表論文,執行起來就比較不知道從哪裡著手了。
至少於謙現在是這麼認為的。
哪怕是有《大明日報》這些報紙在那邊當做是案例,也跟《自然和科學》很不同。
“你這方案完全不行,只是一份加厚版的報紙,雜誌不是這樣子辦理的。”
果然,于謙的方案給到朱瞻墉的時候,立馬就被否定了。
“王爺,這《自然與科學》雜誌的物件確實是跟報紙不一樣,所以我們在選題上面已經考慮了。”
“雖然看起來像是加厚版的報紙,但是裡面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于謙還想著解釋一下,不過朱瞻墉顯然聽不進去。
“這些文章,就像是流水賬一樣的記錄了相關研究的過程。”
“根本就沒有體現一篇論文的水平,也跟我們希望傳遞的東西不一樣。”
“這樣吧,我寫一篇作為範例,大家參考這個方向來寫。”
朱瞻墉還是非常重視《自然與科學》這個雜誌的,再加上他也想要藉著這個機會給蒸汽機預熱一下。
所以他準備以蒸汽機的應用作為論文題目,親自寫一篇文章,作為第一期雜誌的第一篇文章,給大家好好的洗洗腦。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就最好不過了。”
“大家對王爺您的學識是最佩服的,如果是您親自寫的文章,到時候宣傳效果一下就上來了。”
“我就不用那麼擔心這本雜誌剛開始的銷量不好了。”
雖然之前已經與朱瞻墉商討了下一步的宣傳方向,準備透過工匠的等級制度等方案來推動《自然與科學》雜誌的銷量。
但是一個新的制度的建立,需要考慮的東西是非常多的。
朝令夕改的情況是非常不好的。
于謙也是想要全力避免這方面的事情發生,所以很是謹慎。
但是雜誌的話,搞起來就比較快了。
只要文章夠了,直接找印刷廠印刷就行了。
“論文的重要性,讓各個書院和作坊的匠人,特別是負責產品研究的匠人,一定要充分的重視。”
“越王府也可以出面組建更多的專業研究所,專門研究一些東西。”
“比如蒸汽機研究所,如果外面有其他人有興趣的話,我們也是鼓勵支援的。”
“還有其他許多的裝置和技術研究,都是值得鼓勵的。”
“可以單獨拿出一百萬兩白銀出來,作為這方面的激勵或者支援資金。”
朱瞻墉覺得大明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技術爆發的基礎了。
很多東西,只需要加一把勁就有可能取得突破。
就像是蒸汽機,除了密封件的問題,其他各方面都已經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