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精銳部隊在這一戰中全軍覆沒,生還者不過二百多人而已,其餘的不是戰死、餓死,就是給秦軍殺死。自此一戰之後,山東諸國再也沒有實力抵擋秦國的進攻,秦國的王業自此成也。
性好歷史的周衝對長平之戰很感興趣,不由得精神大振,孫老頭這個親身經歷者就在眼前,有不明白的事情正好請教他。一說起當年的戰事,孫老頭也來了興趣,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讓周衝吃驚的是孫老頭還是一個驍勇善戰的騎兵,而且還是奉白起之命負責扎口袋的那兩萬騎兵之一,與趙括率領的突圍之軍大戰四十餘日,象釘子一釘在原地,死死地堵住了趙括的突圍路線。
秦國軍隊的戰鬥力真的是沒有話說,長平之戰白起只用兩萬騎兵就阻擋了趙括四十萬大軍的突圍,激戰四十餘日,其中有多少場驚心動魄的搏殺,孫大爺這個親身經歷者也是說不清楚,用他的話來說:“只知道一樣東西,那就是無論如何不能讓趙國人突圍,即使是死也不能。殺到後來,我的手發酸發麻,只記得一個動作:舉起刀,再砍下去!”
長平之戰的慘烈程度在中國歷史上能與之匹敵者不多,不要說聽親身參與者講敘,就是讀史就能感覺得到那種慘烈。孫大爺這個親身參與者的講敘相當精彩,一個說得起勁,一個聽得來勁,不知不覺間就天黑了。
直到老婆婆做好飯,端上桌,要他們吃飯,兩人才知道天已經黑了。晚飯還是豆飯,只不過,味道與白天吃的不一樣,可口了許多。有了頭一回經驗的周衝一品就知道這是加了油鹽的,只不過那股豆腥味還有,未免美中不足。
秦國是戰國七雄中最為富足的國家,老百姓的生活尚且如此辛酸,那麼山東六國老百姓的生活恐怕是更加怵目驚心了,這是周衝的想法。在感慨中的周衝卻忘了,那個時代只能如此,沒有餓著肚子已經是很不錯了,焉敢以現代人的標準來衡量。
老兩口剩下的牙齒不多,吃豆粒很困難,兩腮鼓動,一嘬一囁的,象一隻老猿,周衝心裡一熱,道:“大爺,大婆,這種吃法太為難你們了,要換一種吃法。”
老兩口萬未想到他會如此說話,好奇問道:“豆飯不這樣吃,還有啥吃法?”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三章 一點小發明(上)
豆粒即使煮得很爛很軟,對於牙齒不多的老人來說,吃起來還是很困難,周衝實在是不忍看著二老給豆粒折磨,決定用一種現代的方式讓二老以後不用再為沒有牙齒而倍受折磨。
“把豆子磨爛,做成豆腐吃,你們沒有牙齒也沒有關係。”周衝理所當然地說。
周衝的建議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提議,按理二老應該會大加贊成,然而二老的反應讓任何人都想不到,很是好奇地問道:“豆腐,那是啥?”
豆腐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最為平常不過的食品了,既可以當菜吃,當飯吃也沒有人笑話你,我相信知道豆腐起源的人不會太多。據說豆腐起源於西漢,其鼻祖是淮南王劉安。淮南王的母親喜歡吃豆子,一次臥病在床,劉安怕他吃不好,就叫人磨成粉,加水調和。為了調味,還加了點鹽,沒想到居然凝結成豆腐。後來,劉安和一夥方士,也就是我們說的煉丹家多次研究,方才研究出豆腐的製法。
自此以後,豆腐也就出現在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因其嫩滑可口而倍受青睞,明代詩人蘇雪溪《平豆詩》“傳得淮南術最佳,面板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缶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暇。箇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
周衝雖是對古代歷史瞭解不少,但是在潛意識裡卻是以現代思維在思考,一時之間也忘記了戰國之際還沒有豆腐,二老發問方才記起,頗有幾分尷尬,解釋道:“把豆子磨成粉,加水擠出汁,再加些鹽,就會凝結出豆腐。細嫩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