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四世心中有著韜略,他深知神聖羅馬帝國中存在著複雜的政治格局。帝國內部有十幾個大的諸侯國,以及二三百個小諸侯國,此外還有上千的帝國騎士領地和自治城市。為了鞏固自己作為皇帝的地位,查理四世決定採取行動來加強諸侯們對皇帝的忠誠度,並強化皇權。於是,他頒佈了一項重要的法令——《黃金詔書》。
該詔書的核心內容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它明確規定了皇帝將由七大選侯選舉產生(包括三個教會選侯-科隆大主教丶美因茨大主教丶特里爾大主教,和四個世俗選侯萊茵-普法爾茨伯爵丶薩克森-維騰堡公爵丶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
這一制度確保了皇帝的合法性來自於選侯們的認可。當皇位空缺時,薩克森公爵和萊茵宮廷伯爵將擔任攝政,以維持國家的穩定。
其次,詔書賦予了各選侯一系列重要的權力。他們可以在自己的領地內徵收關稅丶鑄造貨幣丶開採礦山並販賣食鹽等資源。這些許可權此前並未明確劃分,導致了許多爭議和衝突。
現在,透過詔書,這些權益得到了正式確認,減少了潛在的紛爭。
同時,詔書還禁止封建主結盟對抗自己的封君,以及城市結盟反抗諸侯。任何違反此規定的行為都將被視為叛逆罪行。
查理四世希望透過《黃金詔書》實現兩個目標。一方面,他希望透過明確選侯選舉制度來增加皇帝的合法性和權威性。
另一方面,透過授予選侯更多的權力,他試圖贏得他們的支援和忠誠,從而加強中央集權。
然而,這項詔書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由於給予了諸侯過多的權力,使得地方勢力進一步壯大,雖然削弱了皇帝的直接控制能力,但教皇損失了更多的權力,教廷的地位也逐步下降。
朱樉揉著太陽穴,這個神聖羅馬帝國實在是太亂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都,各個公國的國王都有可能成為皇帝,這就給朱樉接下來的進攻方向帶來了難度。
而卡洛三世的一句話提醒了朱樉,這查理四世一心將布拉格城從一個小城市擴建為能與帝國首都名號相匹配的世界大城,他親自參與了城市規劃,修建塔樓,城牆等一系列建築。
聽到此這話,朱樉讓卡洛三世送來了地圖,發現布拉格城距離自己這邊也不遠,而且卡洛三世也控制了邊境守軍,教會那些人也都被大明軍隊一網打盡,搜出來不少寶貝。
此時估計神聖羅馬帝國還不知道匈牙利出了變故,這就是一個好機會,希望那些諸侯給點力,給朱樉一個一勞永逸的機會。
打定主意,朱樉讓卡洛三世準備物資,東羅馬王國的物資估計還得幾天,朱樉生怕夜長夢多,找到朱元璋將自己的打算說了一遍,朱元璋想了想同意了朱樉的計劃。
第二天,大明西征軍出發,直奔神聖羅馬帝國,波西米亞王國都城布拉格城。
。。。。。。。。
如果書架和閱讀記錄丟失了, 可以前往novel543網域,再開啟書架試試!
大明帝國北方,新都北平城。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擴建工程,原本只是一座普通邊防城市的北平城,如今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這座城市不僅可以容納整整三百萬居民,而且位於市中心的皇宮更是宏偉壯麗丶氣勢磅礴。
如今的大明疆域遼闊,比過去擴大了五倍有餘。隨著遷都北平,大規模的移民工作成為當務之急。
就在去年,朱棡成功收復了呂宋群島,並將其納入大明領土。
此外,大小琉球的全體百姓也請求歸附大明。然而,儘管土地廣袤無垠,但人口卻顯得稀少。尤其是廣闊的草原和東察合臺地區,至少需要一千萬人口才能填滿這些地方。更不用說朱元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