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甲團還有一個六門的炮兵連(3門75野炮和3門75山炮),每個裝甲團120輛中華ft17ii型輪式裝甲戰車,360度旋轉炮塔上安裝一挺12。7口徑的勃朗寧大口徑重機槍,並搭載一個包含8名武裝步兵的車載步兵班。

每個車載步兵班裝備1挺7。62口徑的1917bra班用機槍、2支1伽藍德半自動步槍和五支1903春田式步槍。此外60迫擊炮被裝備到排,每排轄一個2門的60迫擊炮班,而81口徑迫擊炮被裝備到營,每營有一個8門的迫擊炮排!

裝甲混成旅的炮兵團則轄兩個野炮營和一個山炮營,每營三連6門制,全部是道奇1噸半卡車拖拽,加起來一個炮兵團的火力為36門75口徑野炮和18門75口徑的山炮。再加上三個團屬炮兵連各六門山野炮,一個混成旅的火炮達到了驚人的72門!而這不過是參戰軍混成旅的標準配置而已。

加強的師屬炮兵團則裝備了54門150口徑的重型榴彈炮,雖然重炮對行進道路的要求大大增強,但是王庚對鋼筋鐵骨的道奇1噸半卡車信心十足,作為一個**方向作戰的派遣支隊,重炮的存在對這支隊伍未來的表現相當關鍵,因為航空隊的空中支援總會受到天氣和夜晚的影響。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王庚的參戰軍配帶的鋼盔不是英軍和法軍那種扁平的盆盔,而是這廝參照德軍的鋼盔式樣設計出來的鋼盔,相比協約國的鋼盔,德式鋼盔能更好的保護頸部,當然,王庚沒有瀕普魯士那種盔頂的盔尖!

根據聯軍制定的作戰計劃,代號為“捍衛自由”的戰役將在7月初打響,而南下別動隊的任務則是在戰役發起前,沿著烏拉爾山脈東麓向南潛行五百公里,然後饒過烏拉爾山脈南端,轉向西北方向,等“捍衛自由”戰役在烏法附近正式打響後。

孫良誠的別動隊將長驅直入,從東南方向抄圖哈切夫斯基的南方叢集的後路,這一路打過去也得五百公里的行程,目標是先後拿下奧倫堡、布盧祖克、薩瑪拉,封閉塞瑟蘭的伏爾加河渡口,截斷南方叢集的退路。

好在烏拉爾山脈南端是哈薩克草原,這對全機械化行進的別動隊影響相對小很多,如果是山地和森林,前進的道路則要艱難許多。等到了六月底,千辛萬苦的孫良誠別動隊已經順利抵達了哈薩克大草原。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一路上所有遇到的牧民都被扣押並帶在輜重隊中一起行軍,以免走漏風聲,當然,d4中隊的偵察機更是在上空搭起了一張防護網和偵察網,空中偵察的好處顯而易見,制空權對現代戰爭的重要性越發讓別動隊的中日俄官兵深有體會。

要說別動隊裡的烏拉爾騎兵第一師,這群前沙俄時代的哥薩克騎兵還真讓孫良誠和坂垣徵四郎刮目相看,打前鋒偵察道路和斷後都被這個哥薩克騎兵師給包攬了,哥薩克人的彪悍可見一斑,用大鬍子師長恰巴耶夫的話說,這是最好的偽裝,草原上出現一支騎兵不會太引人注目,要是車輪滾滾就很容易讓人生疑。

當然,步兵第二十四聯隊聯隊長姿三太郎可不這麼看,在他看來,恰巴耶夫的騎兵搶著當前鋒探路,除了哥薩克更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隻有他們打前鋒,才能壓住陣腳不讓全軍行進的太快,畢竟騎兵跑五十公里能累成狗一樣,而步兵搭載著汽車開五十公里那就是打個盹的功夫。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謀而合請君入甕

“托洛茨基同志,南方集團再次取得了突破,圖哈切夫斯基的三個騎兵師已經佔領了別列別依、達夫列卡諾沃和圖依馬濟,離烏法郊區已經不到一百公里,看看,這就是工農紅軍培養出來的年輕將領,多麼讓人歡欣鼓舞!南叢集這半個月來收復了伏爾加河對岸大片的土地和城鎮,而瓦採季斯的北叢集居然還啃不下喀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