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麵食文化,中西方卻有著很大的差異。
古老的東方擅長耕作,家家戶戶都有米麵,飲食文化更是重中之重,所謂民以食為天,就算是普通的饅頭,也能蒸出千百種花樣。
對於北方人來說,做麵食更像是流淌在血脈之中的種族技能,不說古代那麼遙遠的事情,就算是現在的老人,平時擀個餃子皮做點饅頭攤點大餅都是像模像樣。
但對於不那麼講究的西方人來說,吃什麼並不重要,能入口就行。
比起家家戶戶都廚藝精湛的東方,西方則更有食品工業化的雛形——土地、糧食、磨坊、烤爐多半隻屬於一地的領主,民眾自己做不了麵包,只能每隔一段時間或購買或領取配給……能夠長時間久放就成為了麵包最重要的質量標準。
能不能吃、口感好不好都是其次,只要這玩意不容易壞,哪怕它平時就跟磚頭一樣又硬又結實,隨隨便便就能砸死人也沒有關係。
吃的時候切下來煮濃湯蘸牛奶,大不了煮成糊糊,總能咽的下去。
——至於麵包裡面有沒有沙和麩皮,那完全得看這些領主有沒有良心了。
一開始是食物資源被某一階層掌握控制,到了後來,則是人們已經習慣這種隨便打發每一餐,不會烹飪也沒有關係的生活。
麵包、蔬菜、臘肉、乳酪製品與豆子……稍微煮煮弄弄就能打發過一餐,也很適合提前做好以後帶著遠行。每天不用花太多時間在準備吃食上,就可以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自己的工作上。
而從事食品生產的人,則會在怎麼儲存預製菜品的方面努力鑽研,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的超市裡,到處都是能夠久放且食用方便的罐頭雞湯、罐頭番茄和冷凍豆子。
五分鐘就能完成的‘白人餐’,吃著低油低脂沒滋沒味沒幸福感,但你就說節省不節省工夫吧!
歐澤利亞世界的人們,並不計較‘節省時間’,也很願意追求美食,可到處都是汙染的現實條件,卻制約了美食的發展。
土地長不出正常的植物,走獸無法食用,誰掌握了‘淨化’的能力,誰就擁有了一切。
吳山居前臺的貓敏感的察覺到,對食物資源和烹飪道具的限制,本身應該也是光明教會控制民眾的一種手段。
那麼,作為與光明教會敵對的勢力,打破光明教會對食物的控制和壟斷,應該就是她的主線任務了!
賽克斯神父並沒有太過限制商人們的行動,吳山居前臺的貓覺得,這可能是因為這位神父的貪婪,也或許是因為神父並不想把村民逼到極限。
善良的人在受到壓迫的時候多數會選擇忍耐,但是一旦被逼到了極限,那麼就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撕破臉皮奮起反抗的局面了。
單以神父的勢力,怎麼可能對抗的了一整個村子的暴民?
但磨坊主、麵包屋老闆娘都是看人下菜碟,惹不起的就不惹,村民的矛盾沒有激化。
抓大放小,才能讓他們的統治格外持久。
想清楚了門道,吳山居前臺的貓看向皮塔:“平時被磨坊主和都麗塔老闆娘欺負、與他們和神父不和的人有多少?跟你熟悉嗎?”
“不少,我都熟!”皮塔不明所以,但回答的十分積極。
“從他們之中挑選可信的人:嘴巴嚴、做事牢靠、為人正直,要是心靈手巧就更好了。”吳山居前臺的貓吩咐道,“問問他們想不想學新的麵食做法,不需要窖爐烤制,只需要有鍋有水就能做。想學的話,就讓他們到村外小海灣那邊的懸崖上集合吧。”
皮塔驚訝地張大了嘴。
“我這就去!”
吳山居前臺的貓回到了小海灣的懸崖上,再一次掏出了自己的移動麵包房,又從揹包裡掏出了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