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雪夜凜人,只聞狂風聲。
在依山而座落的柳苑城外半山腰有一座出世清靜佛家聖地,建有一座清真寺,相傳久遠,源遠流長,經歷三朝戰亂糾紛而不倒,由於臨居南青朝邊疆區域,南青當今聖上欽點清真寺為傳經之地。清真寺與山共居,常年有祥雲淡霧飄然寺廟外邊,得了一個“人世如來殿”的美稱。
以塔為中心的清真寺構造宏偉,座落幾座山峰之間的山谷之中,兩丈大門後面一條筆直大理石砌成的大道橫穿山門,由“三解脫門”而來,故而山門亦喚作“三門”。大道兩側大大小小殿閣共計四十七,橫廊連貫,廊內有壁畫,附建配殿配樓;再以橫廊為線,將幾塊區域劃分成數十院落,包括僧舍、齋堂、庫廚、磨坊、菜園、花園,另外附設客館,總數共計一百零八,寓意人之一百零八個煩惱。主殿前左右設立雙塔,菩薩立像。殿閣樓宅照凡宮塔制度,從一級至三、五、七、九,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週迴,可容萬許人。山上年年有和尚下山化緣,傳誦佛經,為周邊百姓避災驅邪,據傳百年前江底水蠎脫皮化蛟,連天雨下,江水漫漲,導致堤壩毀壞,洪水氾濫淹田淹城,財匱力盡民不聊生,後有山上高人下山而來,施法鎮蛟,洪水這才退去,烏雲散而重見天日。也正因為如此,清真寺不僅得了朝廷的欽點,更是深得百姓之信,香火盛況日加,人站在山腳下便可聞到撲鼻而來的嫋嫋佛香,世人稱之為佛氣。
今年的冬天迎來了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大雪整整下了四天,灰濛濛的天空更讓冬日的晨曦腳步晚至些許。
冬日的大雪在嗚嗚寒風中飄零,像極了從天墜下的片片花朵,絢爛卻寒意刺骨。白茫茫的一片,望不見盡頭,以往萬綠千重山彷彿被披上了白色貂皮。
晨曦來的尚晚,天邊還未翻起魚肚白的時候,清真寺已是提早響起了一聲破曉雞鳴。
一排僧舍率先敞開房門的是方丈老人家那扇,早起早睡的習慣已經是他老人家持續幾十年所養成,當他看見自己僧舍周邊的那幾扇門依然緊閉,無奈地笑著搖了搖頭,隨後一一輕輕敲門過去。
幾扇房門內依然熟睡地打鼾,方丈只是略些苦笑,敲過了之後就接著敲下幾個弟子的房門。
敲完所有房門的方丈站在橫廊觀雪,雙手插袖禦寒,今年寒冬凜風還是讓他打了一個寒顫。
雪大天冷。
“人老啦,不服不行啊。”
饒是證得大道的方丈也不得不輸給歲月,苦笑著搖了搖頭,走向庭院。
寺院還是空無一人,大雪蓋地,老方丈腳印印雪,一條彎長的腳印顯得有些蹣跚。
剛剛開啟大門,方丈眼簾首入一個竹籃,裡面裝的是錦貂毛皮包裹的襁褓。
嬰兒睡得正香甜。
方丈一眼順著山下路望去,依稀還見到未被大雪覆蓋的沉重腳印,一滴滴鮮紅的血液在白雪地毯上顯得尤為刺眼,卻很快被雪花掩蓋。
佛存在心的方丈臉色平靜,雙掌合十,心懷誠意朝遠方道了一句“哦彌陀佛”,隨後道:“施主放心走好。”
慈祥笑容掛臉的方丈輕輕抱起竹籃中的襁褓,正巧見到毛皮摺疊處寫著小小的兩個楷字:聶莊。
“呵呵,聶莊,既然你與貧道有緣,日後便安心居住在這清真寺吧。”
方丈眯著眼細弱蚊聲笑道。
嬰兒這時睜開了朦朧雙眼,水汪汪而天真無邪的雙眸眨了眨,第一眼看到與自己相笑的老人,他也是開心地笑了。
天邊迎來第一縷晨陽的照射。
方丈望了一眼那一縷晨曦,又轉看懷中襁褓,道:“一笑憫世,佛法無邊佛心慈。你的法名便喚作法慈吧。可好,法慈?”
嬰兒再次歡顏一笑,合不攏嘴,柔軟無骨的一隻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