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殿下要不現在入宮向陛下自證清白?”
“那豈非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李承乾無奈搖頭道:“孤的難處正在這裡,這件事我們壓根無法主動證明清白。但等到別人出手的時候,基本上就晚了。”
“那……”紇幹承基沉吟道:“殿下,與陰弘智來往的人是屬下,到時候屬下擔下所有的事情便是了。”
“沒用的。你是東宮侍衛首領。是孤的心腹,只要與你有關,孤如何能獨善其身?他們是衝著孤來的,這件事太大,你擔不住。”李承乾擺擺手,他對現狀認識的很清楚,絲毫沒有讓屬下當替罪羔羊的意思。
雖然是出於現實的理智考慮,不見得是李承乾多心疼屬下。但紇幹承基心中多少泛起一絲暖意。沉吟片刻道:“殿下,如果萬不得已。似乎只有一個辦法奏效……”
“孤坐上皇位!”李承乾拳頭緊握,聲音很低沉,卻說出了一句驚天動地之語。
紇幹承基心中正是這般想法,但身為臣子,他不敢輕易說出來,如今太子親口到來,自然是再好不過。
李承乾左思右想,事已至此似乎只能這般了,面臨很可能被廢掉的危局,先下手為強自然是最好不過。
只有當儲君變成皇帝,成為既成事實的時候,自己才能真的平安無事。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開了個壞頭,給了李承乾一個很好的教材,父皇就是靠著無力和血腥登上皇位的,自己為什麼不能呢?
效仿玄武門之變?
恐怕不行,即便這時候帶著人去殺了魏王李泰,甚至是在長安的所有皇子,也無法達到當年父皇玄武門之變的效果。
當年秦王李世民本身是天策上將,麾下效用的文臣武將眾多,大唐有一多半的江山是他打下來的,威望擺在那裡。
即便再玄武門用了非常手段,大臣們也不敢說什麼,只能乖乖的信服,甚至可以藉此反過來控制,威脅老爹李淵。而李淵也沒有別的辦法,雖然還有別的兒子,但大多幼小,且能力有限,為了李唐江山傳承,他只能預設事實,將皇位傳給二兒子李世民,哪怕他有些大逆不道。
但如今則不同,李承乾的威望很有限,他控制不住大臣,也控制不住李世民。即便長安的皇子全都死了,還有吳王李恪、蜀王李黯在外面,皇位仍舊有繼承人,所以皇室不會默許一個謀反的太子登基。
所以玄武門之變的案例對於李承乾而言沒有參考價值,他所能做的只有——弒君弒父。
只有皇帝死了,太子才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雖然這樣做大逆不道,但在你死我亡面前,李承乾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
事已至此,唯有如此。
只要成功,他登基就合乎禮法,彌補在威望上的缺憾,然後將弒君弒父這等罪名推到其他人身上就行,比如魏王李泰。
在成者王侯敗者寇的年代,史書就會留下貞觀十六年,魏王李泰反,弒殺君父,太子李承乾奮起誅殺平叛,重振大唐的記錄。
當然了,過程可能比較曲折,也可能會留下些許不雅記錄,或者被人詬病。但千百年後,歲月變遷,真相早已模糊。
父皇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迫君父本身也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但經過十多年的掩飾和勵精圖治之後,現在誰還提那些不堪的往事?誰不說皇帝陛下英明神武?
還是那句話,成者王侯敗者寇!在皇家,就是成者聖君敗者亡!
父皇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至於不孝之舉……那也怪不得兒子了,如果不是父皇過度寵愛李泰等人,一步步把自己逼到如今的地步,自己也不會這麼做。
所以說到底也不完全怪自己,為了生存,為了身家性命不得不如此了!李承乾拳頭緊握,表情陰冷,做出了一個至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