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年度工行的大致責任模型圖片了,被採訪的工行也直截了當驗證了這份模型的出色以及建立人趙甲第的獨力完成。任何一個旁觀者都得感慨一句不服氣不行啊。
雜誌最神通廣大的是不知從哪裡搬出了一些好東西:趙甲第的畢業論文,他自娛自樂的一些晦澀模型。
這讓自視甚高的一些個財經大佬們情何以堪?
但最讓人動容的是末尾一篇四川偏遠山區支教的報導,照片上的觀音村孩子一起站在希望小學校門口,這個報導篇幅最小,卻是最為用心,十分尊重那個與世無爭的小山村,沒有跟孩子們提起趙老師的真實身份,只是採訪了一位經常來往鄉鎮和觀音村的拖拉機師傅,質樸的言語片段,讓浮躁的社會不得不唏噓:「趙老師啊,我當然知道,真是好人吶,對誰都客客氣氣,搭過我的車,我哪好臉皮要他的錢,每次回村子都帶著鎮上書店買來的書,很多,都是他自個兒掏的錢。趙老師呆了整整一年,穿來穿去就那幾套衣服。」「觀音村出來的孩子都懂事。」「你們問這個幹啥子哦?別是趙老師出啥事了吧?老天爺可不能這麼不開眼,好人都沒好報啦?!」
這篇報導提到一個細節,趙甲第每次回信,都會給孩子們寄回空信封和郵票。
他是誰?
通篇報導都只是給出一個個事實,沒有任何拔高嫌疑的評價。
趙太祖只留下這本雜誌,其餘都丟出窗掉落在長安街上。伸了個懶腰,趙太祖拿起手機,呵呵笑道:「關機關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