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
兩融的資料大概在3萬億左右,如果只是這個規模,市場的確可以承受。
但在兩融以外,還有大概3萬億的場外配資,而且股權質押情況也會越來越多,最終會達到1萬億。
這也就意味著,總的融資規模其實是7萬億才對,遠遠超出4萬億的承受範圍!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那就只能怪混業金融改革和金融網際網路化的碰撞了。
市場上如今有多款資產管理軟體,都可以充當槓桿化的角色,使用者只要在平臺上發起一個傘形信託計劃,軟體就會很方便的分成若干個子賬戶,這些賬戶的設立,交割和清算均為單獨執行,一個傘形信託計劃加上一個資產管理系統,儼然就相當於一個網際網路券商!
傘形信託和場外配資公司藉著牛市的風潮,向想要擴大收益的使用者進行配資。
一般而言,信託從銀行出來的優先順序資金利息是6-8,場外配資公司再以12-18的利息分配給使用者進行操作。
信託公司發行的傘形信託普遍只有兩到三倍的槓桿,最低認購需要100萬元,但場外配資公司再在信託計劃下透過軟體分拆成眾多子賬戶,不設最低門檻限制,實際上給了使用者五倍槓桿的操作空間!
假如一個使用者有100萬本金,他就可以透過資產管理軟體從場外配資公司那裡獲得500萬元的資金,只要這些錢買中一個漲停板,一天就可以盈利50萬元!
試問,在閉著眼睛買股票都能賺錢的行情中,誰能抵擋這種大發橫財的誘惑?
槓桿的泛濫,上層的誤判,監管的缺失,股民的貪婪,眾多的錯誤堆積在一起,雪崩和踩踏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更可怕的是,當槓桿已經濫用到如此程度,就如同把巨石已經滾到懸崖邊上,任何風吹草動的監管,都有可能變成推動巨石落下的那一點點力量。
場外配資和傘形信託的止損點極高,小小的波動都有可能擊穿,一旦市場上漲的態勢無法維持,高槓杆就會成為壓垮股市的最後一根稻草,進而引發恐怖的連環拋售!
李睿思來想去,終於意識到,很多事情不是他能阻止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希望大家能夠在這場可怕的災難當中吸取一點教訓吧。
可惜的是,人類雖然不會踏入同一條河流,卻往往會踏入同一個陷阱,樂此不疲,前赴後繼,沒有教訓……
:()開局同學會上中獎兩億五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