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妲露拉提出的兩萬塊GpU晶片的資料中心,哈薩比斯還有一點點不確定。
事實上,所有dEEp mINd有資格參與到談判中的人,自從聽到了資料中心的計劃之後,就把重心轉移到這上面,甚至忘記在收購價格上討價還價了。
哈薩比斯道:“我們還有一些不太明確的地方,這個資料中心什麼時候建成,建立在什麼地方,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dEEp mINd和REdo需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使用這個資料中心,是否有使用上的限制……這些問題,我們很想了解。”
妲露拉道:“這個資料中心的建立,我們考慮到辛頓教授的身體狀況,初步決定建立在多倫多……”
此話一出,哈薩比斯萊格等人都是微微一怔。
資料中心的所在地對他們來說,並不方便,如果想做什麼大型訓練的話,還需要從倫敦飛越大西洋去往多倫多。
但妲露拉的話中透露出了另外一個訊息,卻讓他們十分感動。
多倫多肯定不是建立一個大型資料中心的最適合地點,那裡遠離資金最多技術最強的矽谷,也遠離眾多科研院校,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也不算適合,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不是最佳地點。
可R孵化器依然把資料中心建立在多倫多,理由竟然只是為了辛頓教授的身體考慮。
這種人文關懷即便是在始終宣稱不作惡的谷歌身上都很難看到。
dEEp mINd這些人放棄矽谷最賺錢的那些技術理論,投身到暫時還看不到太大希望的人工智慧領域,靠的是一種理工男的信仰。
這種信仰儘管源於科學,卻更類似宗教。
辛頓教授正是如此,他多年來如同苦行憎一樣的堅持,也如同傳教士一樣傳播著他關於人工智慧的研究理論,是什麼樣的東西在驅動著他?
肯定不是金錢,而是一種本能上的情感,他們在情感上相信這個東西,才能全身心的投入進去。
這正是格雷福斯等人寧願領著不到十萬鎂元的年薪,孜孜不倦的尋求著歷史上最偉大科技變革技術的原因所在。
資料中心建立在多倫多,肯定不是一個經濟上或者研究上的最優解,卻觸動了dEEp mINd眾人情感上最無法抵擋的地方,他們所尋找的不就是世人的理解和尊重嗎?
R孵化器給予了辛頓足夠的尊重,未來也一定會給予dEEp mINd最大的尊重!
談判變得非常祥和,雙方並沒有激烈的爭論,而是如同頭腦風暴一樣交流著彼此的想法。
最後哈薩比斯代表dEEp mINd表示希望能夠得到一些考慮的時間,雙方禮貌的互相道別。
回去的車上,黃仁勳道:“你們會成功的。”
“我們會成功的。”李睿糾正了他的錯誤。
……
當天晚上,李睿和邵萱在倫敦一傢俬密性很好的會員制高階餐廳見到了鄧文娣和她的繼子拉科倫。
拉科倫是魯伯特的長子,生於1971年,今年42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他在1995年進入新聞集團,擔任過執行董事、副營運長和高階副總裁等職務,不過在2005年的時候辭去了所有職務淡出集團管理層。
明面上的說法是因為拉科倫在投資中失敗導致集團損失了數百上千萬鎂元而引咎辭職,實際上是因為魯伯特決定選擇另一個兒子詹姆斯作為繼承人,拉科倫只能回到澳洲老家蟄伏了數年。
隨著這兩年新聞集團的竊聽醜聞曝光,以及詹姆斯在一些對外政策上和魯伯特不符,又有了拉科倫重回新聞集團的風聲。
外界傳聞,鄧文娣和兩個繼子兩個繼女的關係不睦,如果小報記者看到此刻他們和李睿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