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的時間節點到了,結果大致如預期那般。可是這份結果中的一些東西卻並不是我想看到的,至少不全是。”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王內訌(上)
永曆十二年臘月底,正當陳文與江南士紳進行著以千萬兩白銀作為基礎單位的經濟戰的同時,四川行都司的蜀王府中,蜀王劉文秀卻還在為麾下大軍的軍餉問題而撓頭。
自從前歲出兵北上援助吳三桂未成,劉文秀便開始了在川南的屯田工作。打著明廷旗號的各藩鎮如今已經控制了天下半壁,但是其中的大半都是在江浙明軍的手中,也都是江浙明軍一手一腳打拼出來的。相較之下,當年一旦出滇抗清便連奏凱歌的西營系統明軍,如今卻在歷次內鬥之中陷入頹勢。
如今拋開已經形同獨立的江浙明軍和遠在閩南、臺灣,與行在缺乏海路、陸路聯絡的福建明軍這兩部以外,永曆朝廷名下的地盤不小,幾乎涵蓋著中國大西南的全部地區。
然而,西南四省,雲南、貴州和廣西三省說好聽了就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四川倒是自古以來便是經濟發達的所在,可是到了現在,反倒還不如這三省畢竟,沒有人,又何談經濟一說。
經濟欠發達也就罷了,這四個省的地盤,土司多如牛毛,明軍系統也是繁雜已極,財政一向是困擾明廷的大問題。
事實上,孫可望持國的那些年還好,那位西營盟主起碼還能鎮得住那些大小軍頭,行政能力上也是當世數得上號的。靠著這幾個省的地盤,甚至只有雲貴兩省的時候便可以支應十幾萬大軍在湖廣、廣西和四川三線出擊,那也是西營系統明軍最為輝煌的歲月。後來陳文策動閩粵鉅變,不戰而取湖廣南部,再加上廣西的西部,孫可望更是建立起了僅僅秦藩一個系統便坐擁十五六萬的大軍。
然而,等到孫可望內犯,陳文大舉勤王過後,西營系統明軍控制的地區僅僅少了一個殘破的湖廣南部,但是即便加上李定國從廣東帶來的那五萬大軍,也已經銳減到了十萬出頭的軍隊,永曆朝廷居然出現了財政的嚴重赤字,甚至到了根本無法支應的各部的地步。而劉文秀麾下的這支沒能完成援救關寧軍的部隊,便更是要設法在川南自行解決一部分糧草的問題。
“父王,孩兒無能,沒能帶回軍餉和糧草。”
劉文秀麾下的這支大軍共計五萬,其中戰兵兩萬、輔兵三萬。這一年的時間,劉文秀用這三萬輔兵在四川行都司開墾了大片大片的屯田,甚至農忙時連戰兵也要下田,總算是恢復了些許舊觀。
但是,這還僅僅是第一年,土地的肥力不足、雜草的清理工作也還需要持續進行、再兼軍屯不能調動輔兵的勞動積極性,能夠收穫的糧食實在比不了承平時熟田的產量。可是無論到了那裡,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的道理還是要講的,尤其是這等重勞力,軍糧消耗的速度很快,積蓄少之又少,此間臨近年關,只得向朝廷支取錢糧,以備過年之用。
按道理說,明年的夏收應該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並且還能有餘力供應朝廷一些。劉文秀看著川南的屯田,也是頗為欣喜,正待著過年時加賞麾下將士,可是派了他的兒子回昆明去要加賞,結果這位蜀王世子劉震卻是空手而歸,也實在讓劉文秀大跌眼鏡。
“怎麼回事?”
劉文秀眉毛倒豎,顯然是氣憤不已。這也難怪,他是親王,同時也是領兵一方的大帥,更是立下過救駕大功的功臣,他的兒子帶著奏疏回昆明要糧餉,結果卻是如此,若是不氣那才叫奇怪了。
劉文秀這般,劉震也是氣憤不已,隨即便向他的父親說道:“孩兒奉父王之命直奔行在,面見聖上,聖上看過奏疏之後便一口應允了下來,責成戶部辦理移交手續。”
劉震說來,劉文秀也是心中一寬,起碼永曆那邊應該還是記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