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幟鮮明地宣告,大明一切土地、山林、礦藏均歸大明皇帝陛下所有,大明皇帝陛下受命於天,對大明子民進行管理。
為了協助大明皇帝陛下對帝國進行治理,成立大明內閣,大明內閣設內閣總理一名,閣幕使九名。遇有重大事宜,內閣可召開閣幕擴大會議,成員由大明從二品以上官員組成。
內閣對皇帝陛下負責,權力來源於皇帝陛下的授權。
內閣之下,設中書府、監察院、大理寺、光祿院、樞密院等機構,首腦除了光祿院以外,均由內閣總理任命,在內閣的領導和監督下開展工作,分別執掌大明行政、監察、司法、顧問、軍事等權力。
中書府之下,與前段時間的地方改制相對應,成立主管禮法、職官、稅收、工商、工程管理、教育……等等功能相同的職能部門。
樞密院將大明兵部的權力一分為二,作戰指揮權歸屬參軍聯席署,其餘權力由樞密院設立的後勤司、軍政司等等部門瓜分。這與楊一仁的奏章並無不同。
……
上述機構設定,基本上與荊州現有的中樞機構差不多,即便有所改動,亦非根本性的改變。最為關鍵的地方在於,內閣如何產生,如何協助皇帝陛下對帝國進行治理。
這涉及到皇帝陛下的權力大小,任何改制,都無法繞過這個難點。
《大明中央改制議》提出,內閣總理由閣幕擴大會議推舉產生,然後由皇帝陛下任命。
這點最為關鍵,意味著內閣總理與皇帝沒有多大關係,只是象徵性地保留了任命權。
內閣總理產生以後,監察院、大理寺、樞密院長官由內閣總理任命,自動成為閣幕使,其餘六名閣幕使亦由內閣總理任命。
……
這套制度,顯然為林純鴻量身打造,若真付諸實施,整?
??中央大權將由林純鴻一手把持,直到林純鴻死去,或者不願意繼續擔任內閣總理為止。
朝堂之上,許多官員見朝廷大勢已去,紛紛透過門生故舊與荊州接觸,希望先行投靠,在新的政權內找到自己的位置。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各地地方官僚,有的暗通款曲,有的公開宣佈支援《大明中央改制議》,甚至有的急不可耐,宣佈實施地方改制,公開請求林純鴻派出官員協助。
軍隊方面,洪承疇麾下軍官、王繼謨麾下軍官、黃得功、孫應元等等保持沉默,不發一言。至於地方守備軍隊,則沒有什麼操守,一些投機將領公開宣佈支援楊一仁的軍隊改制決定。
最為轟動天下的是,吳三桂、祖大壽一幫遼東武將不知吃錯了什麼藥,不待與林純鴻接觸,公開宣佈關遼兵支援楊一仁的軍隊改制決定,並決定主動進行改編,將關遼兵改編為三個軍團,成為遼東野戰軍的一部分。
最後,連內閣首輔周延儒也坐不住了,一連數日不上朝,還秘密派人至天津,試圖與荊州接洽。
京師一片惶恐,人人在思考後路。一些兵痞、官痞、地痞見京師統治秩序逐漸喪失,無不趁勢而起,試圖在混亂中大撈一筆。
京師的治安岌岌可危,搶劫、殺人隨處可見,隨時都會陷入崩潰中。
一旦京師崩潰,荊州軍將藉機進入京師維護秩序,到了那時,朝廷就喪失了任何籌碼,任由林純鴻擺佈。
歲寒知松柏,危難見忠心。
關鍵時刻,陳奇瑜挑起了大梁,以霹靂手段整治京師治安,消除了荊州軍藉機進城的隱患。
鑑於朱由檢失了方寸,幾乎陷入瘋狂的境地,陳奇瑜拼命穩定朱由檢的情緒,詳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拿出了現實可行的方案。
朱由檢在陳奇瑜的安慰之下,恢復了理智,按照陳奇瑜的方略,下令召回禁回禁衛軍團和靖**團,同時利用荊州軍尚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