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張昭的話,孫權苦笑一聲,卻是把一封信遞給他,澀然開口道:&ldo;子布啊,你先看看這個再說吧!&rdo;
張昭有些納悶地接過孫權遞給自己的信件,張昭開啟一看,老臉也不禁抽搐了一下。看到張昭合上信封,孫權這才開口道:&ldo;子布啊,你也看到了,公瑾今天又發信前來催糧了,你看這件事該當如何是好啊?&rdo;
張昭不假思索,直接開口道:&ldo;我江東自去歲起,就徵戰連連,至今已經是十分荒弊了。而且襄陽離江東相距數百里,糧草運輸極為不便。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到今年的秋收,襄陽數十萬百姓只能靠我們江東賑濟。加之如今秋節將至,會稽諸郡的山越即將作亂,加上曹操很可能來奪還淮南,張飛勢單力孤,多半是守不住的。因此公瑾的大軍繼續徵戰在外已是不妥,依我之見,最好還是答應劉備的要求,把大軍撤回來,一則是可以協助加強淮南的防備,二來也是安撫江東諸郡,三來也是減輕百姓的負擔。&rdo;
憑心而論,張昭這話並不是沒道理,孫權聽了之後眉頭也是稍有舒展,但是隨即卻是皺眉道:&ldo;只是公瑾說了,江東欲成大事,必取中原和關隴。不佔據襄陽,只靠我江東一隅之地,如何能進取中原?再者,公瑾說眼下關中馬騰韓遂尚在,曹操未必會南下來犯襄陽。只要我們挺過這一兩年,他的人馬在那裡站穩了腳跟,那麼日後進取中原,就無往而不利了!&rdo;
要說這個時候的孫權,畢竟還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而且剛剛又在赤壁大勝一場,性格裡面多少還是有一些積極進取的因素的。面對如今這個進取天下的良機,他是無論如何也是不想輕易放棄的。
不過在張昭看來,這個時候就由不得他不放棄了。聽了孫權這話之後,張昭哼了一聲開口道:&ldo;主公,若是此時不撤出襄陽,那豈不是坐等曹操來攻?至於關中的事,馬騰韓遂雖說和曹操一向不和,但是從未真正翻過臉,誰敢保證曹操不會南下荊襄?而且就算不南下荊襄,劉備還在南郡。萬一他在背後和公瑾下黑手的話,那麼我大軍必將陷入兩面受敵的局面,不可不防啊!&rdo;
聽了張昭這話,孫權的心裡又開始打鼓了。張昭對孫權極為瞭解,看他的表情,張昭就知道他還是在為難,當下索性是不再勸什麼,直接就告辭了。看張昭遠去的背影,孫權長出了一口氣,但隨即又是一臉迷茫。
就在這時背後一陣腳步聲傳來,孫權回頭一看,卻見一人緩步從屏風後面出來,正是他的叔叔,已經年過半百的丹陽太守孫靜。丹徒縣隸屬于丹陽郡,這位丹陽太守的府邸,和孫權居所也不過數步之遙。
&ldo;仲謀啊,是不是為了公瑾的事情在煩心啊?&rdo;看孫權愁眉不展,孫靜也是輕聲問道。
&ldo;是啊,叔父大人,你說此事該當如何是好啊?&rdo;孫權長嘆一聲道。孫權自己的老爹孫堅在他九歲的時候,就掛在了江夏,他幾乎是由孫靜一手帶大的。在他面前,孫權也是從來不擺什麼吳侯的架子。
&ldo;我適才在後堂都聽得清清楚楚,依我之見,子布所言不無道理啊。此時我江東久經徵戰,實在是不適合繼續再糾纏下去了!&rdo;孫靜也是贊同張昭的觀點。
連續兩個重量級的人物意見和周瑜相左,孫權這心裡也是逐漸有了譜,不過他還是問道:&ldo;叔父所言不無道理,但是就此失去橫跨荊揚的局面,豈不可惜?&rdo;
&ldo;雖然不能橫跨荊揚,但是能夠一舉奪取淮南,我江東此番出兵,也就不能算虧了!至於荊州嘛,以後有的是機會。&rdo;說到這裡孫靜忽然壓低嗓音,看了看周圍,確定沒人之後,這才開口道:&ldo;再說了,如今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