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啊, 都月君收著呢。我是不願意看了,看了要不想照鏡子的。」
「那回頭我跟月君阿姨討, 一定要看看您年輕時候的樣子。還有……我也想看看當年你們都穿些什麼樣的衣裳。」
這是何小曼的個人愛好,對於舊時代的記憶,貌似帶了濾鏡一般的美好。那個年代的旗袍是沒有胸墊、沒有上肩的,一切都是柔美的線條, 順著身子流淌。
因為年代的關係,舊物毀掉了很多, 世人也對那段歲月諱莫如深, 倒是曾家花園未曾遭受摧殘, 一定還保留著許許多多當年的舊跡。
一想到此,何小曼心中的欣喜簡直溢於言表。
陶月君笑道:「小姐當年的衣裳,全都收著呢, 放著進口的樟腦, 都沒有蟲蛀的。你想看, 回頭讓你看個夠。」
「那真好啊。曾小姐的壓箱底可都要曝光了, 就問你們心疼不心疼!」何小曼笑著扶起曾玉裳。
曾玉裳站起, 習慣性地輕撫旗袍前身,將前片展平。「沒人識貨才心疼。有些傻子,還說舊派,不時髦。真是沒見識。」曾玉裳的微笑,都帶著幾份歲月的倨傲。
突然,她抬眼望著何小曼:「你身量與我年輕時卻也差不多,我送你一件舊時的旗袍,今天一起穿了去南湖,如何?」
「好啊!」何小曼眼睛一亮。就喜歡曾玉裳這種到哪兒都能不管不顧端著架子的作派。
「月君,東邊更衣室的第三個樟木箱子裡有一件薄荷綠的細格紋棉布夾旗袍,你去取出來,趕緊熨一熨給小曼穿。」又望了望牆上的鐘,「還來得及,車子約了三點一刻到的。」
東邊更衣室,第三個樟木箱子……何小曼知道,曾玉裳光更衣室就有東西兩間,每一間都有數個樟木箱子,全是裝的她歷年來的旗袍,而且都是已經不穿的。
日常穿著的,都在臥室的壁櫃裡。
所以說,曾玉裳到底有多少存貨啊,只怕是數都數不清。這寶藏,真讓何小曼好奇。
不一會兒,陶月君手上搭了一件夾旗袍,果然是很年輕的薄荷綠色,因為有深綠色的細格子紋隱襯,這薄荷綠被略加中和,顯得平和許多,不那麼跳脫。
何小曼接過旗袍,去簾子後邊換上,只覺得旗袍上還帶著剛剛熨燙過的餘溫,穿在身上格外服貼舒服。
真正的旗袍,絕不是背後一條拉鏈的款式。何小曼順著領子,將釦子一顆一顆扣起,扣到最後一顆,心情已無比平靜。
如此,旗袍真正是能煉心性的,光這一顆一顆的扣子,慢慢扣好,也算是出門前的心情整理了。
從簾子後出來,曾玉裳直望了半晌,才緩過神,贊道:「簡直像是量身定做,小曼,你穿得也太好看了。」
陶月君也讚嘆:「主要是小曼的氣質和這件旗袍十分搭,小姐的眼光真好,那麼多件旗袍裡頭,你獨獨想到了這件。」
「小曼年輕,不要穿紅戴綠的,也不要織錦綢緞,這棉布的清雅,最合襯她。」
便是照鏡子,何小曼也服氣曾玉裳,她果然眼光好,看得真是準。
說話間,陶月君從視窗望見車子已到了門口。三人下樓,何小曼坐副駕駛座,陶月君扶著曾玉裳坐在後座,向南湖駛去。
錢復興這家百年老店,就在橋畔,是一座臨湖的水榭。在動盪的歲月裡也曾被迫關張,直到前幾年才由錢家的後人重新啟動。好在,舊址水榭仍在,雖略有破敗,但政府出資修繕後已煥然一新,成為s市著名小吃的一塊招牌。哪怕是外地遊客過來,也總要慕名嘗一嘗南湖錢復興的小籠包。
而錢復興的小籠包,又以秋風吹過之後的頂黃小籠包最為有名,但因時令性太強,也很難得。
外地遊客喜歡吃熱鬧,擠在一樓,熙熙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