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8部分

沒有想出來,因而就沒有釋出攻擊的命令。整個戰場之上,就只有陳武一人在高聲漫罵。

太史慈、于禁這樣的逼而不攻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給包抄士兵爭取時間。孫策不是在北崮山和小紅山設下埋伏了嗎?田軍的八千士兵不是繞道抄到埋伏者的身後去了嗎?所謂繞道。就是要多走路。多走路,是需要時間的。這些時間,就得甲丙兩隊來爭取。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慢慢過去。陳武嗓子都罵得有些嘶啞了,敵軍仍然不為所動。最後,陳武忍不住了,就這麼單人走向了敵軍。

“目標,這名敵將,”于禁命令道,“舉弓,放箭。”結果不言而喻,陳武堪堪衝到三十步距離,就被突然而至的一千箭矢射成了刺蝟。“搭箭。”于禁又命令道。

與眼前的五千孫軍交戰,于禁和太史慈都知道,孫軍打不了多一會,就會掉頭逃跑。因而就不能總是站在遠處放箭。最多發兩箭,就要衝向敵軍,展開近身肉搏。那樣敵軍就不能夠輕易逃走了。因而箭矢的消耗量將是很低的。既然消耗很低,射將領就完全可以的。

陳武就這麼死了。然而,陳武的死亡並不是完全沒有價值。陳武之死,讓周瑜看到了敵軍有很多弓箭。其實建業守軍一直就有很多弓箭,只是周瑜一直沒有想起來。周瑜就想,雖然敵軍人少,但弓箭多。我軍一衝,敵軍一放箭,這就可以逃跑了吧?於是,周瑜就下達了全線進攻的命令。

……

甲丙兩隊所站的位置,距離孫軍一百步。孫軍一直都在弓箭射程範圍之內。但那何時射箭。卻由孫軍做主。太史慈、于禁這邊,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孫軍開始攻擊了,就等於是拖到了最後的極限。因而,先是周瑜的命令,再是孫軍的動作,然後才是田軍的箭雨。

周瑜命令的是全線進攻。孫軍裡面,周瑜自己招募的那一千人聽到命令,立即行動。其餘四千士兵,都是來自壽春的降兵。而這些士兵平時都只接受孫策的命令,孫策領軍在外,士兵們就認陳武,但陳武又偏偏死了。因而這些士兵的動作就慢了好幾拍。

太史慈的位置在偏北的方向,因而最先察覺到孫軍那一千人的進攻。太史慈喝道:“舉弓!”帶的是甲隊,甲隊士兵當然舉弓。但實際上,乙隊計程車兵也同時舉了弓。這是因為,士兵們事先都知道,太史慈的這一下“舉弓”的命令,是需要全軍遵守的。

“射!搭箭,舉弓,射!”通常。只要求第一箭聽從命令。發了第一箭之後,就全憑士兵。動作快的就箭快一點,慢的就射慢一點,憑自己的能力就是了。此時,太史慈一連命令了兩箭,是因為總共只射兩箭的原因。

兩箭射完,“衝啊——”還是太史慈下的命令。于禁沒有半點不服氣的意思。由太史慈還是于禁下達這樣的命令,不取決於己方,而取決於敵方。敵方孫軍哪個方向計程車兵先動,就決定了己方由哪個方向的將領下達命令。

……

如果在白天,甲丙兩隊對孫軍如此這般地射出兩箭,四千箭矢能殺敵兩千以上。這當然是于禁訓練的結果。但在這樣的夜晚,效果就差了一些。只殺死了一千五百人左右。

兩軍對沖。這似乎是傳統所說的兩軍相逢勇者勝。黃蓋一馬當先,衝了過來,正遇一名甲隊士兵。黃蓋一鞭擊下,那名甲隊士兵舉刀一擋,被震得虎口流血,騰騰騰退出好幾步,坐倒在地。第二名甲隊士兵一刀斬向黃蓋左腿。黃蓋左手鞭一劃,既擋敵刀又反攻敵兵,連消帶打。雙方兵刃相交,噹的一聲,力均力敵。第二名甲隊士兵的力量竟然與黃蓋的左手旗鼓相當。那招連消帶打的招數就夭折了。第二名甲隊士兵連環五刀砍出,蓋黃左鞭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右鞭跟上,才將士兵擊退五兵。但蓋黃右鞭尚未抽回,噗地一下,蓋黃的右腳小腿已被第三名甲隊士兵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