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2部分

貸者的天然資格!貸款,目的就是要扶助窮人!可惜某個國度的官辦銀行見利忘義。忘卻了設立銀行的一個重要意義。

王莽的“賒貸”帶有賑濟色彩,實在還不上款,就會“棄責”,由政府來買單。而後世的官辦銀行所樂於做的,卻不是扶貧、是“扶富”,最願意貸給開發商。所謂的抵押物,大多都是扯淡,是一些經過“膨化包裝”的低質資產或根本就是虛無。就這樣,銀行寧肯讓大宗貸款變成呆賬壞賬,也不肯灑一點點雨露給嗷嗷待哺的窮人,以此而觀,某些朝代的官府連王莽都不如!

王莽執政時期貫徹了他的賒貸政策,大力開展了信用貸款業務,讓沒錢的老百姓都得到了實惠,能夠借用官府的錢來發展生產,可惜由於王莽在貨幣改制上的混亂做法,使得他在賒貸上的良苦用心,全部落空,值得呂布引以為戒。

王莽執政以後,在八年時間裡,竟然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每次所謂的改革,都是以小換大,以輕換重,實際上是用劣幣換良幣,非要把老百姓手頭那點錢弄到國庫裡來不可。

他還沒當上皇帝的前兩年,就開始了第一次幣制改革。

這次改革,王莽自稱依據的是“子母相權論”,說是為了給人民帶來方便的。

改革是以“五銖錢”做基準,新發行了幾種“大錢”:一、大泉,重12銖,每枚值五十錢(學名“大泉五十”);二、契刀,每枚值五百錢(學名“契刀五百”);三、金錯刀,每枚值五千錢(學名“一刀平五千”)。

這後面的兩種“刀”,已經不是通行的方孔圓錢了,但也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而是一種全新的錢形,有點像現代的門鑰匙。

其中的金錯刀,形制獨特,堪稱“錢絕”。在刀環上,有“一刀”兩字凹進去(陰文),字上鍍有黃金。因為古代的鍍金不叫鍍金,叫“錯”,故而得名“金錯刀”。這把小刀的重量約20—40克,鑄工精美,是為歷代收藏家所看重的稀罕物兒。

隨著新幣的推出,王莽還有配套措施,他下令今後黃金國有,凡是私人不得收藏黃金,政府用兩把金錯刀兌換民間一斤黃金。

一枚新幣就要換老百姓那麼多五銖錢,這不是搜刮民財是什麼?兩把金錯刀,用的黃金少到幾乎可以不計,就要換人家的一斤黃金,這就更等於明搶了!而且黃金收上來以後,有很多還沒給人家及時兌換金錯刀,後來乾脆賴了賬。這已經不是政府在金融上與民間博弈,而是政府動用政治權力巧取豪奪了。

自從新幣發行後,王莽就規定,今後錢不能再叫錢了,應該叫泉。

兩年後,也就是王莽當上皇帝的那一年。他再次改革幣制,把五銖錢、契刀、金錯刀全都給廢了。

原來他奪的是劉家的天下,心裡發虛,想要抹去漢朝的一切痕跡。繁體字的“劉”寫作“劉”,是由“卯、金、刀”三字組成,這個也要忌諱。國家所用的器物。凡是含這三個字的,都要取消。錢含有“金”字,兩種刀幣都含有“刀”字,所以一併取消。只保留了大泉,另外又新鑄了“小泉”,取代五銖錢。

老百姓用了近百年的五銖錢,說廢就給廢了,新錢一時造不出來,王莽就動用各郡國的力量來鑄錢。他從中央派了五十個諫大夫到各郡國去。日夜督促加速造錢。

這才剛剛有了點眉目,過了一年,王莽又推出了一整套新幣制。這套新幣制,叫做“寶貨制”,把錢稱作“寶”,也是王莽的發明。新幣制的要點,一是“五物”,即包括五種幣材。金、銀、銅、龜、貝。 二是“六名”,即貨幣共分六種:黃金、銀貨、龜寶、布貨、泉貨、貝貨。其中。布貨和泉貨,都是銅質貨幣。三是“二十八品”,即六種貨幣中,每種內部也有品級差別,大小優劣不等。所有貨幣中,最值錢的是黃金。以一斤為單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