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約1億,首次破億,元初(公元1280年前後,忽必烈滅南宋,完成統一後),全國人口約7000萬。
北宋是中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黃金時代,北宋雖重文輕武,導致國力衰弱,不復大唐時代的雄風。但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超越了歷朝歷代,這從人口的劇增上也可以得到部分印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也是一個區域性縮影。資料最能說明問題,從趙匡胤去世到王安石變法,這短短的一個世紀。北宋人口從4000萬猛增到1億,100年間增長了6000萬人。平均每年增長60萬人,超越了盛唐時代平均每年增長50多萬人的記錄!
從北宋後期到元初,大漢民族第一次完全被異族統治。因為蒙古鐵騎來勢太猛,柔弱的南宋哪裡能抵擋得住?這200年間,人口從1億減到7000萬,跟以往的歷朝歷代相比。算不上是銳減了,只減少了30%。
明初(公元1400年前後,朱元璋去世,朱棣奪位那段時間),全國人口約6000萬。明中期(公元1540年前後,朱厚熜執政中期,可籠統地說是嘉靖朝),全國人口約2億。
明朝是大漢民族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另一個黃金時代,儘管經常有無聊者人云亦云說明朝政治總體黑暗,皇帝集體昏庸,但是並不阻礙民間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這不到一個半世紀的時間,中國人口從6000萬猛增到2億,增長了1。4億,增長率高達234%,平均每年增長100萬人,超過歷朝歷代。
從明中期到清初,全國人口從2億銳減到1。2億,銳減了8000萬,銳減率同樣高達40%。真正導致人口銳減的時間段只有兩個,一是明末崇禎時期的17年以及清軍入關後持續了五六年的統一戰爭;二是康熙初年的8年三藩之亂。在這短短的30年左右的時間內,人口銳減了8000萬,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數高達267萬!人口大規模被屠殺的程度僅次於安史之亂!
到了清朝,人口就開始上億了,同時清朝也是一個人口快速增長的時代,而且清朝還有一個農業社會迴光返照的所謂“康雍乾盛世”,從康熙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開始算,到乾隆去世、嘉慶全面掌權,持續了將近兩個甲子(120年)。如果算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的國門第一次被西方列強敲開,在這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時間內,中國人口從1。2億猛增到4。3億,150年的時間增長了3。1億人,增長率高達259%,超過了明朝,平均每年增長200萬以上。
從清後期到清末的七十年,人口從4。3億銳減到3。3億,70年間銳減了1億,銳減率高達24%。實際上這銳減的1億人,絕大部分是在持續了14年的太平天國時期殞命的。14年屠殺了1億人,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數高達700萬以上,和安史之亂時期有得一拼!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太平人士看這些資料可能沒有什麼感覺,但經歷戰爭創傷的呂布,從這些資料上看出大漢民族一直在流血,在受傷,受傷得很快,恢復得很慢,一直在螺旋地發展,而不是筆直向上或斜斜向上地發展,因為內訌內耗而造成的民族創傷數以億計,如果把這些內訌內耗中死去的大漢男兒都拿去攻打四方異族,大漢民族早就統一了世界。
呂布一直在告誡自己,以殺止殺,以戰止戰是下策,不能淪入內戰內訌內耗的陷阱裡,不論如何都要儲存好大漢民族的元氣,樹立起內訌、內耗、自相殘殺可恥的民族道德觀,讓大漢民族不要成為一個極度自虐卻對外寬仁的變態民族。
所以呂布努力廢除死刑,不管多大罪行都不至死,而是禍及妻子的連坐勞役,所以呂布以後會盡量不打內戰,採用外交的方式解決大漢民族內部爭端,不過,很顯然,他的苦心孤詣並沒有得到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