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著韓國民族英雄張保皋等事蹟。自觀音道場開創以來,觀光攬勝者絡繹不絕。宋6遊、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士,都先後登山遊歷。歷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賦詩,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蹟極為豐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o位帝王為了祈求國泰民安,特遣內侍攜重禮專程來普陀山朝拜觀音。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康熙還多次召見普陀山高僧,賜金、賜字、賜佛經、賜紫衣,禮遇有加;新中國曆任中央領導人也都親自蒞臨普陀山視察、指導工作。五朝恩寵,千年興革,佛國香火,由是鼎盛,赫赫聲名,廣播遠揚。歷經數十年艱辛的建設、開和保護,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日趨規範化、制度化,旅遊秩序井然,景區社會穩定,相繼榮獲了“國家級安全山、文明山、衛生山”、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旅遊消費者權益示範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榮譽,還透過了Iso14oo1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獲得全國第四家Iso14oo1國家示範區榮譽等。優越的人文環境、一流的旅遊服務使普陀山常年遊人如織,四季佛事不斷。2oo4年接待遊客23o多萬人次。每年三大香會節以及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普陀山之春”旅遊節期間,遊客更多,香火更旺。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誠朝拜,一派“海天佛國、琉璃世界”莊嚴而又繁榮的景象。普陀山是印度話的簡稱,具足稱是普陀洛迦山、補怛羅迦、布怛落伽等,中國話叫做小白華山。普陀洛迦原為一山之名,因為中國人習性好略,或稱普陀或單呼洛迦,久之遂成為兩個山了。考普陀山之成為觀世音菩薩道場的原因,在佛教經典上也有明文,當時印度就有幾個補怛洛伽等之說。我們在華嚴經第六十八卷讀到如下一段經文:‘瑟鞞胝羅居士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即說頌曰: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時善財童子(中略)漸次遊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石上(今金剛石俗稱說法臺,石與陀石同在山之西面),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中略)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相續不斷,(中略)或以佈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或以威儀而為說法,或為神變,令其心悟,而得成就。(中略)願令一切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怖畏;離怖畏已,復教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轉’。這就是有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二十八參,參觀世音菩薩於此山中,所聞法要,大抵如是。再說觀世音菩薩乃過去正。法明如來,早成正覺,因與我們娑婆世界有大因緣,所以他老人家才倒駕慈航尋聲救苦。三十二應,普門示現,無非是要令一切眾生,脫離苦海而登彼岸而已。g
'奉獻'
………【龍虎山】………
龍虎山'1'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o公里處。w。26dd書友整~理提~供龍虎山景區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道教祥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aaaaa級國家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景區面積22o平方公里,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祥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oo7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路。龍虎山是2oo9年經國務院批准的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中心推薦的中國丹霞'龍虎山(包括龜峰)等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