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古代治理天下是根據人們對“道”的認識“名”作為依據的,這樣治理天下就有了依據,只有按照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行事,這樣治理的方法就有了界限,這個界限就是自然法則,只要不超過這個界限,就可以無窮無盡的享受自然。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道”就是所有自然規律的集合,“道”在天地間好像海納百川,萬物在其中都能夠自然而然地依道而行。
筆者感悟
人類必將征服自然的思想古而有之,即使在天命論占主導地位的原始社會就已產生了征服自然的幻想和神話。戰國時代孟子主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即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荀子進一步發揮這一思想,主張“制天命而用之”。這些偉大的思想有力地抨擊了無所作為的天命論,為人類認識自然環境及其發展規律的研究減少了思想障礙,鼓舞人們更好地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
然而,征服論的進一步發展並付諸行動還有待生產力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l8世紀的工業革命帶來了這樣的契機,以蒸汽機為代表的機械革命大大解放了生產力,人類進一步征服了海洋,開採了更多的礦產,砍伐森林、耕墾草原、攔河築壩、移山填海……人類似乎真正征服了自然,成了自然的主人。
俄國的米丘林提倡“我們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賜,向大自然索取是我們的任務”。我國則有過“人有多大的膽,地有多高的產”的口號,更把征服論發揮到極致,陷入唯意志論的境地。
其他國家在其經濟發展史上幾乎也都經過征服論盛行的階段,不顧自然規律,掠奪式開發自然資源,忽視環境保護,從而引起環境惡化,人類最終自食惡果。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們夢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為荒蕪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積聚和貯存水分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類的自然觀或環境觀有了新的發展。因為一方面,以資源耗竭和環境惡化為中心的環境問題使人們不得不更為冷靜地思考人類同環境的關係;另一方面,當代科學正在走向整體化和綜合化,突出表現在系統論的建立,人們開始從系統的角度研究事物的結構、關係和整體,而不是零碎地觀察問題。在系統論裡,事物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簡單的因果鏈的兩端,而是一個相互交叉影響的網路。就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而言,人類社會是一個大系統,可以分為若干子系統;環境更是一個大系統,也可以分為許多子系統;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當然是一個巨大的複雜系統,地理學家稱之為人地關係系統,生態學家稱之為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
上述兩方面的進展,使一種全新的協調論(或和諧論)的環境觀應運而生。它既摒棄了“天定勝人”的天命論和決定論的環境觀,也摒棄了“人定勝天”的征服論環境觀。前者認為自然界是主人,人類必須畏懼和服從它;後者認為人類是主人,而自然界是被“改造”和“征服”的物件。新的環境觀則認為人類是自然的兒子而不是主人,人類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與協調才能生存與發展。“人”與“天”的關係不再是誰戰勝誰。
其實老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指出了“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行為的界限,只要不超過這個界限,就可以無窮無盡的享受自然。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對現代航天技術的貢獻
中國對現代航天技術的貢獻
老子說:“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