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將必然結局有所延遲而已。
若要自根本上剔除亂象由生本相,只有像他手中永珍大陸那般新世界再生,方可將萬事萬物重回事由本源。
只是此等舉措,便需有成仁取義,殺身以成仁德捨棄氣魄,方可得以有所成就。
這也是道家思想無為境界之本質,也是為何證道入聖為何要摒棄七情六原因。
以時勢、趨勢判斷,做出順勢而為行為,即順應自然變化規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本性,而不人為做作,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之境界,這便是聖人之道。
聖人之道,清淨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繫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
這般連篇累帙,哪一層面達成也是極難,唯有成就自己之道,才可有限脫離於自然變化規律之枷錮。
但此等欲行脫離之舉,有違萬物生存法則,僅可有限實施,對於天地大勢不可橫加干涉。
譬如劉君懷個人情念,若他身入自己之道,將自家人有意安置,如避開禍端,遁入某處不為天地所感知秘境,便是修得獨立大道好處。
此道成立之根基,便是不需證道過程將自身七情六慾施加凝練,此點未有達成,便是本體意識已將家人情感自行抹除。
未得單屬個人之道塑就,未有任何秘境可躲得過天地感知,這也是天地大劫之下,空間破碎,草木生機皆無之根由。
尋常聖人之道,便是重塑新世界生成也不感興趣,聖人層面自有他生存規則,聖義感知中已不見低層次生命氣機痕跡。
聖人眼中,法理是對人類之束縛,要全部捨棄,順其自然趨勢而為,無親無疏,無彼無己,方為化境。
此刻劉君懷忽然想到一人,便是那位婆律半聖結交之昊乾仙帝,隕體塢門中前輩。
據他所知,所遺嬰兒,也就是現如今丹溪聖人,就此被昊乾仙帝撫養成人後飛昇神界。
萬年後,在兩界通道將要被封閉之前,曾傳回訊息,已然進階為半聖之體。
丹溪既已成聖,昊乾仙帝未來修為定然不會太過低下,而且他更深諳相關事由來龍去脈,想是在天罡殿也是有刻意避諱。
果然,在細細相詢後,劉君懷得知,昊乾仙帝即為後來之昊乾聖祖,卻非天罡殿一門聖祖稱謂,而是神界另一大型門派勢力斷空塔立牌秉奉之人。
天罡殿公開實力僅為數千名門下,實際上便是最強盛之時,天罡殿也未曾忘乎所以,私下裡另行組織人員,秘密加入旁支左派,亦或是開闢又一方勢力,來保證天罡殿從此免遭敗勢。
當時的昊乾其人,便是於神將境界就被派往斷空塔,那時斷空塔還是一方極小勢力,但有玄羽旗背後支援。
在他進階神帝之時,已是勢力中執掌之人,即是在他手下,斷空塔有了極為迅猛發展。
當數千年後昊乾成就半聖之體,斷空塔也是盛況空前,已是位臨大型門派之列。
那時候的斷空塔,雖不與天罡殿同屬一個神域,卻是最為隱秘一處天罡殿支線勢力,直到此時外界獲知此情者也寥寥無幾。
天罡殿為唯一天神天罡傳承勢力,北斗七星神通與三十六星宿神通法衍也是獨有,這般可及入聖境界相關神通,自是無時無刻被些許小人暗中覬覦。
天罡殿看似表面平靜,卻幾乎每一月均會暗中處置前來竊取之人,但勢力內部極為團結,極少有內外勾結之事發生。
更因神界多數半聖之人,皆與勢力間有深切交流,便是建派伊始以來最大內奸承允神皇,他與另一名神帝在潛伏之時,也不敢做出裡應外合行舉。
承允神皇此人,便屬於神界另一大型勢力邪影府暗中派遣,另一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