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繼續提升虎賁銃的質量。
準確射擊五十次,還是有點少,基本上一場戰鬥下來,虎賁銃就要報廢了。這樣的利用率,實在是令人心痛。就算虎賁銃的威力再大,這麼高的成本,張準也無法大規模使用啊!至少要再提高一倍,達到一百次才可以。
其實,張準的期盼,是虎賁銃至少能夠準確射擊五百次。後世的槍管,射速如此之快,射擊如此密集,都能達到幾千發的壽命。這年代的武器,達到後世的一成水平,應該沒有問題吧。
關於如何提升虎賁銃的質量,工匠們都有不少的建議。
其中,有個叫做李德祿的工匠,提出提升改善槍管的使用次數,關鍵還在於鋼的質量。只有槍管用鋼的質量提上去了,虎賁銃的使用壽命,才能得到整體的提升。
張準目前採取的炒鋼法,得到的鋼,質量不是最好的,雜質還是比較多。炒鋼法最大的特點似乎對原材料要求不高,產量大,能夠迅速形成規模,對於大規模生產兵器而言,是非常適用的。但是,虎賁銃對槍管的質量要求太高,炒鋼法無法完全滿足這個要求。他建議,使用百鍊鋼,專門為虎賁銃鍛造槍管用鋼。
如前所述,炒鋼冶煉是在半液態下進行的,所以渣鐵分離依然較難,只有透過反覆鍛打,才能進一步排除夾雜。在一定條件下,反覆鍛打的次數越多,夾雜排除越充分,鋼的質量就越好,於是便產生出一種以“煉數”來標明鋼鐵質量的工藝。這就是百鍊鋼名字的由來。
沈括《夢溪筆談》卷三雲:“予出使至磁州,鍛坊觀鍊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鍊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鍊,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者,皆系地之所產。”
此“精鐵”指百鍊鋼原料,是含碳量稍高,所含夾雜不十分多的鐵碳合金。“一鍛一輕”,是不斷去除夾雜,氧化鐵皮不斷產生並脫落之故。“累鍛而斤兩不減”是相對而言的,其實雜質減少了,分量自然減輕。“煉之至盡而全無鋼”可能是含硫較多、產生熱脆的緣故。
這是我國古代文獻中對百鍊鋼工藝和原理記述得最為詳細的一段文字。可見“百鍊”即是百鍛,其中心環節是反覆鍛打,“百鍊鋼”就是去除夾雜後的一種“純鋼”。
從現代技術原理看,反覆鍛打除了排除夾雜外,還可均勻成分、緻密組織,有時亦可細化晶粒,從而極大地提高材料質量。虎賁銃槍管頻繁出現問題,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槍管各個位置的質量不均衡。如果某個薄弱環節出現問題,整條槍管都要報廢。百鍊鋼剛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百鍊鋼採用最多的工藝,乃是多層積疊鍛合法,即把許多塊料積疊並鍛合在一起。這些原料的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積疊鍛合後也可再次摺疊。百鍊鋼的核心,乃是百鍊。如果真的做到了反覆鍛打一百次,質量自然是頂呱呱的。
當然,這些具體的技術細節,張準不是很關心。對於鍊鐵,張準真的是不懂,他要的乃是結果,不是過程。獎勵是絕對不會吝嗇的,只要你有好點子,張準就會痛快的丟擲大把的銀子。比如說,李德祿的這個提議,就獲得了五十兩白銀的賞賜。一時間,令人眼紅無比,心思充分活躍起來了。
張準深信,古人的智慧,是絕對不能忽視的。相信以咱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應該沒有什麼無法解決的事情。好像趙士禎,居然懂得魯密銃的製造方法,張準自己就不懂。
……嗯,物理、化學之類的除外,基礎太差了。
最終,經過理論和實際的驗證,張準可以確定,百鍊鋼的質量,的確很好。用百鍊鋼製造出來的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