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了對外實行軍事擴張的產物,一個衙門便可以協調一大片地區的軍務,統一管理。
同時也必須聽朝廷命令辦事。
對於地方軍務,都指揮使司有很高的處置權。
其中包括練兵、漕運、屯田,巡撫、以及軍隊內的刑獄等,而各地都司的實力也不大相同。
最鼎盛的時候,只是一個陝西都指揮使司,便管轄著三十三個衛所,十餘萬人馬。
當然了,都指揮使司是沒有權力指揮大型戰爭的,真到了朝廷需要動大兵的時候。
天子會派欽差或者京官,和監軍接管指揮權。
當然這都是過去的事了,如今大明各地的都司衙門早已荒廢,手中的軍權,都被文官集團給搶光了。
架空了。
拋開汪順所部的水師兵馬不提。
沈烈打算將麾下的兵力整合一番,總計建立十個衛所,每衛五千六百人來計算,這便是五萬六千兵馬。
所轄兵力主要來自於收編的戚繼光浙軍,還有天津三衛的子弟,加上原本的幾千名錦衣衛緹騎。
這就算是沈烈的基本部隊了。
沈烈打算將麾下六個衛所駐紮在琉球一帶,將四個衛所擱在長江口,崇明島一帶。
再加上東海水師汪順所部的五百餘艘戰艦。
這份實力……
大概勉強能夠做到封鎖從長江口,到舟山,臺灣府北部再到琉球的海域,再往南。
對盤踞在臺灣府南部以及呂宋的西洋人,還有大批海盜,便有些無可奈何了。
鞭長莫及呀!
南洋,臺灣府這些地方,沈烈暫時是顧不上了,只好先穩定近海的基本盤。
兵力是暫時夠了,得到了大量浙軍老卒的補充,打散了和新兵混編,總比在琉球戰役中的表現要強多了。
至於武器裝備,則是從平戶港繳獲了一部分,從汪順軍中抽掉了一部分,再透過地下黑市購買了一部分。
大部分是火繩槍,拼拼湊湊總算是齊了,雖然說破爛了點,可暫時也只能如此了。
沈烈正在命人將天津左衛的那五六百名熟練工匠,趕忙都搬到松江府,重新打造一個大型兵工廠。
一轉眼到了晌午。
沿著江畔跑了二十里,累成狗的新兵回了營,各自領到了兩個大肉包子。
吃飽了,喝足了,歇息了片刻便開始了下午的操練,不練身體也不練使用武器,而是開始認字讀書。
沈烈心中想的通透,要在這個時代打造一支有信念的鐵軍,那自然是要從讀書認字開始的。
在這個時代,當兵的認字讀書可是一件稀罕事,也是一件苦差事,免不了一番棍棒教育。
瞧著軍營中雞飛狗跳。
哀嚎遍野。
從附近鎮子裡請來的上百個教書先生搖頭晃腦,而精銳老卒為主的軍官提著棍棒在一旁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