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既定,沒能改變。故此,身為「蛇王」的常先生最終敗走麥城,成了二十世紀全球軍事史上最大的笑柄。換句話說,常先生雖然禮賢下士,三顧茅廬,以「國士之禮」對待張全中,張全中卻沒有以「國士之戰」報答,辜負了大人物的信任與重託。
此時此刻並不是說故事、聽故事的最佳契機,但張全中願意說,我就願意聽,否則就要死去這個機會了。
他說的是中國二十世紀中頁最隱秘的一段歷史,只有瞭解這些,才明白蛇為何敗亡海上、龍為何決勝中原。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身為一名奇術師,如果忽視這些,離天誅地滅之日也就不遠了。
第429章 三顧茅廬胡不歸(3)
「常先生許我以榮華富貴、高官厚祿,並稱事成之後,將太行、王屋、終南、崑崙四山以國家政令的方式冊封於我,助我成為『中原奇術之王』,做數萬名中華奇術師的第一領袖。當時,他的確有那種權力,連天下都是他的,他豈能沒有封疆裂土的氣概?第一次他到草廬來的時候,我已經將他的生辰八字引入河圖洛書,計算到他有『百穀山川、封地萬裡之相』,所以到他第二次、第三次造訪草廬,我就慨然答應,為他出手一次。說起來也真簡單,他只不過是要我效仿當年的荊軻,帶山河地理圖東渡扶桑,刺殺當時的日本大人物。這件事對我來說,就如同探囊取物一樣,只要經過精密計算,將刺殺過程的幾百個環節如鐘錶機芯一樣精密組裝起來,最終取人性命那一刻,不過是舉起一把蒼蠅拍,消滅一隻嗡嗡碰壁的小蒼蠅而已……」張全中說。
我下意識地輕輕點頭,他打的這個比方十分恰當。彼時,日寇在中國大地上順利推進,捷報連傳,大概日本大人物根本想不到會有中國人孤軍深入冒死行刺。再說,大人物身邊全都是甲賀派、伊賀派頂尖忍術高手,這些人是行刺的大行家,根本不懼怕中國派來的刺客。
如果——我只是說「如果」,如果張全中真的按照常先生的吩咐一擊成功,那麼二十世紀的亞洲局勢就改變了。日本一敗,邪惡軸心國剩餘的德、意兩國也會遭受沉重打擊,也許二戰提前就結束了。
世界上沒有「如果」,日本大人物並未遇刺身亡,二戰歷史一直拖到了1945年,而世界人民遭受的戰亂之苦也長達足足十年之久。
「在我眼中,常先生就是秦始皇再世。」說到激動處,張全中雙手輕拍瓦壟,似在為那段三顧茅廬、明君忠臣的燃情歲月敲打節拍。
他將常先生比作封建社會的開宗之主秦始皇,這一點我無法苟同,但也不想反駁。每個人對歷史人物的理解不同,充滿了主觀思想,沒必要強求統一。
「後來發生了什麼變故?」我問。
張全中長嘆,引用了一首革命詩中的前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我意識到,那變故一定跟靜官小舞有關。
他肯引用這首詩,卻忘了全詩的主旨在於後兩句——「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這首詩之所以在中原大地廣為傳播,就是因為作者將生命、愛情、自由三者做了最重要、最恰當的排序。
生命代表小我,愛情代表情慾,自由代表國家民族的「大我」。詩人不但這樣寫,而且是這樣做的,為了實現「大我」,將一切都捨棄掉。
至於張全中,則只是為了愛情而捨棄小我而已,這種境界,已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你遇見了靜官小舞,然後就忘記了常先生的國家重託?在你價值觀裡,靜官小舞比國家興亡更重要?」我直接說出了答案。
如果一個人有廉恥心、愛國心,那麼一定會反駁我的觀點,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將愛情置於其它所有生命元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