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寓意著堅韌溫和,抱朴含真,誰給你起的名字?”
蘇木羞怯地笑了:“是我爹。”
“果然,你爹肯定是想讓你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婁雨賢摸著蘇木的腦袋。
蘇木連連點頭:“嗯嗯!”
秦石頭把老師的舉動看在眼中,心裡也忍不住感慨,能在年少時遇到這樣的夫子,真是件幸運的事。
班裡五個孩子都有了正式的大名,可私下相處都習慣叫對方小名。
他們回家也問了爹孃關於考縣試的意見,用大毛他爹的話來說就是:“不去考試,老子還送你讀書幹什麼?萬一真考中秀才,咱老周家就出息了!”
在這樣的鄉村裡,能出一個秀才,見到官老爺都不用下跪,還不用交稅服役,如此光耀門楣之事,誰會臨陣退縮呢?
取大名,定下兩年後縣試,今日班裡的孩子讀起書來都認真許多。
下午婁雨賢去私塾教書,秦石頭把眾小弟都聚集起來。
“昨天的縣試試題你們都看了吧?”
“看了呀!”
“感覺難不難?”
幾個小夥伴對視一眼,同時點頭:“難!”
這可太難了!
以小孩子的思維來說,讓他們平日裡只是背背四書五經,再死記硬背夫子給的解釋,然後去考縣試,十有八九考不上。
但按照婁雨賢所說,其實科舉考試科目有好多,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進士和明經。
明經試題簡單,主要考對儒家經典的釋義和理解能力,進士試題比較多角度。
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就是在講三十歲透過明經就算老的了,五十歲透過進士科,那還是年輕的。
北明士人階層視進士為正統,考明經能入朝為官,可升遷難,容易為人所看不起。
婁雨賢怕弟子們被挫傷銳氣,特意講了明經和進士兩科的特點。
若是大毛他們想要取巧,考明經科也不是不行。
秦石頭上輩子讀書,什麼物理化政歷地,外加語數英總共九門科目,樣樣精通,學習,要想做到雜而不亂,就必須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一是要明白考試的目的,二是要明白出題人的目標,三是要明白教材的含義。
只要搞明白這三條,好多試題都能分類解決。
秦石頭有這樣的邏輯能力,卻不代表小夥伴們有。
他決定教大毛他們。
“你們想不想學?”
“當然想!怎麼學?”
看著識相的小弟們,秦石頭露出滿意的笑容,只要想學,那就沒有學不會的!
倘若老師教的學生都能考上童生,想必他也能揚眉吐氣,重振旗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