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後,王麗梅還是決定不把鵝蛋粉拿明面上用。
兒子就買了一盒,她用了,叫婆婆和趙草兒怎麼想?
石頭開會時說的那些話她明白,不怕飯少,就怕飯分的不公平。
至少明面上,要做到相對公平。
雖說婆婆人好,妯娌也好,不會因為一盒鴨蛋粉治她的罪,可王麗梅就是不想給石頭多添麻煩。
秦扶清這次在家裡待了六七天,就要去縣裡。
自從他讀了書,這些年和家人一直是聚少離多,可因他待親人關愛有加,感情並未因距離而生疏,反而更加濃厚。
每次他一回來,家裡大大小小都要纏著他。
阿奶叫他穿針引線,阿爺叫他幫忙扶著要修的桌腿,一邊叫他湊近說兩句話,一邊又怕耽誤他讀書,總要問一句:“沒在讀書吧?”
秦扶清能夠理解家裡人的行為,也從不對此感到厭煩。
哪怕鎖頭次次叫他一同去拾柴,他也總要留出時間專門去陪弟弟。
鎖頭怕累著他,叫他站一旁歇著,自己在林子裡耙樹葉,收拾樹枝,乾的利索極了。
秦扶清滿意地點頭,覺得老秦家拾柴事業後繼有人。
看哥哥滿意,鎖頭也高興。
這次回來,就連貓娃子也懂事許多,聽說在家裡都知道幫姐姐們幹活了,對兩個弟弟也多了些耐心,他總要纏著秦扶清問去考試的事,就連鎖頭拉著秦扶清拾柴,也要跟著一起來。
秦扶清一和貓娃子說話,鎖頭就不拾柴,跑過來獻寶:“哥哥,你看!”
貓娃子急道:“我問他讀書的事呢,就不能等會再看你的破柴火?”
秦扶清被夾在二人中間,忍不住扶額。
他恨不得自己是孫猴子,能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和需求。
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
他享受著每位家庭成員對他的重視和需要,併為此感到心滿意足。
六日後,秦扶清要去縣裡入縣學,秦春富將他的衣物打包,裝了好大一個包袱。
秦木橋問村裡人借了架車,套在大王身上,拉上家裡的特產還有孫子的東西,三代人一同去了縣裡。
從青牛村去縣裡走路要一個多小時,坐驢車可就快多了,只要兩刻鐘多。
秦木橋算了一下距離,對孫子道:“要是你在婁夫子家裡住著不方便,倒是能天天回咱自己家,回頭我找人打個架車,叫驢拉著。”
秦扶清道:“阿爺,老師早就和我說給我留了一間屋子,現在再說要住回家裡,也不太好。”
秦木橋有些遺憾:“無事,我就是說一說,你住縣裡也好,比住你舅舅家近,你阿奶進城賣雞蛋,還能去看你呢。”
“爹,你就別操心了,婁夫子還能待石頭不好嗎?”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你懂什麼?好好趕你的驢車!”
婁雨賢的新家在安溪縣東城寶楓巷,這裡離縣學近,走路最多一炷香時間,附近住的人也都是清白人家。
他這處宅院三進三出,門口還有倆石獅子,硃紅色的大門上懸掛著寫有婁府的牌匾,裡面假山流水,廊橋樓閣,無一不有。
這樣一處精緻的宅院,聽說原主人是做生意的,後來舉家搬遷,便把這房子轉交給縣令幫著看著。
話說的是如此,可怎麼看,叫誰看,都是縣令柳祥貴一句話的事。
秦扶清敲響大門,給他開門的是周霆,一見他來了,連忙去給婁夫子報信。
秦家帶了一驢車的好東西,冬日做好的鹹臘肉,炮製好的菘藍根,還有自家織的一匹麻布,半匹絲,還有時蔬瓜果之類的。
秦木橋和秦春富來回搬了兩回,石秀蘭出來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