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點頭說道:“是的,之前朕就告訴過你要發行紙幣,皇家也要發行國債,你們制定規劃和預算還是太謹慎太小心了。 不過這也不怪你們,因為你們還不知道紙幣發行的效果,萬一像蔡京之流濫發紙幣,導致紙幣大貶值,同樣會使計劃成為空中樓閣。 你這個大管家習慣了口袋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思路,所以你的計劃的確做得有些保守。 不過沒關係,基本框架已經有了,只需要往裡投入增加更多的內容,有更多的錢來辦更多的事。 趙開說的沒錯,前期的投入在產業結構上要向來錢快的產業傾斜,但是又不能夠忽視那些需要長期持續投入的基礎性建設。 除了教育之外,還有交通,運輸,貨物以及農田水利等等,都要考慮進去好,你們先接著說吧。” 梅執禮笑道:“如果有四倍的錢,那當然我的心就有底了,其實有好多專案我們戶部內部琢磨的時候,都是空有壯志,擔心沒錢。” 眾人都笑了。 接下來李綱起身發表意見。 李綱說道:“戶部的年度預算和規劃都很穩妥,沒有考慮到貨幣增發之後我們能夠使用的錢比之前多了四倍。 如果幣值能夠保持穩定,百姓能夠對新的貨幣建立起信心,再加上發行的國債,國家用於建設的錢那就多了四五倍以上,這是好事。 軍費開支是個無底洞,而且看不見摸不著。 只有用完之後才知道要花多少錢,事先的每一次預測都是不準的,都遠遠不夠戰爭中耗費的各種花銷,只有事到臨頭才會知道。 好在這一次官家下決心裁撤了三十萬廂軍解甲歸田,將這些不能作戰的兵士轉成了耕地的農人,不僅擴大了生產勞力,也極大的減輕了朝廷軍費的負擔。 這在解決冗兵問題上取得了一個重大的進展,從目前已經開展了的鄉軍解甲歸田事項來看,進展倒是比較順利,絕大多數廂軍都很高興。 他們並不想被地方官衙當雜役使用,上陣殺敵又力不能及,官家給了這麼優厚的條件,組織起來耕種到一定年限擁有土地所有權,還能稅收上十五稅一,這麼輕的稅賦,沒有誰不高興的。 禁軍這一塊,目前加起來的總兵力是不是太少了點?” 趙桓說道:“軍隊寧缺毋濫。軍費這一塊不用太擔心,明年的戰爭消耗的費用不會超過一千萬貫。” 一千萬貫,可以在平常的時候打一場大型的平叛戰鬥,但如果跟金軍正面硬槓,這錢肯定不夠,但是趙桓當然不會硬幹,他會順勢而為,要是那樣錢就夠了。 宰相趙鼎起身,躬身道:“官家,臣之前說到過的發展海上貿易,修建大海船,並組建海軍,不知道這一項開支要不要列入預算?” 趙桓道:“朕以前是打算讓朝廷來辦這件事,但朕發現朝廷的錢太少了,要辦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朕決定掏皇室的腰包,用皇室的名義來辦遠洋貿易,包括組建皇家艦隊護航。當然,遠洋貿易掙的錢也是皇室的。所以,這一塊朕來考慮。” 到此,所有人都說完了。 趙桓問梅執禮說道:“今年跟金軍交戰,幾場大戰下來,我們花費的額外軍費開支總共多少錢?” 梅執禮忙躬身道: “今年開封保衛戰、潼關河谷殲滅戰、黃河邊殲滅二太子完顏宗望五千合扎猛安戰鬥,以及潼關守城戰,汾河河谷襲擾戰,以及汾河平原殲滅戰,長途奔襲幽州,擊潰金軍的戰鬥,濟南城外殲滅韃賴兩萬金軍,這幾場戰鬥所耗費的軍費開支,包括犒賞將士,撫卹陣亡將士和受傷的將士等所有的費用,加起來是九百萬貫左右。” 趙桓不禁苦笑,雖然這些戰鬥都取得了勝利,繳獲了一些軍需物資,但是居然花了差不多一千萬貫,佔到了本年度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打仗還真是一個吞金獸,仗還沒怎麼打就已經耗費了這麼大的軍費開支,後面還要跟金軍至少要打十多年,每一年都有大戰,而且後面的戰鬥會越來越激烈,規模也會越來越大。 金軍在這一次遭受重創之後,一定會慎重對待大宋軍隊了,不像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狂妄,那戰爭要想贏下來就沒那麼輕鬆了,一旦戰爭拖延,耗費的軍餉那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