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權君主制封建國家這個機會來逐漸掌控整個帝國,是在為他自己做嫁衣。
目前腓特烈一心想組建一支強大的帝國軍團,他把目標放在了趙桓運河召集的幾十萬民工上,那是最直接的兵源。
可他沒錢沒糧食,就算想把數十萬勞工變成軍隊也做不到,至於現有的軍隊,都掌控在各公國的公爵手裡,更是他無法染指的。
所以他苦惱地對趙桓說道:“軍隊方面,你覺得怎麼做能夠加強我們的掌控力?”
他刻意的使用了“我們”的稱呼,想把趙桓這位攝政王跟他這位神羅帝國君王綁在一起,以便趙桓能夠幫他加強軍權。
趙桓則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先推行行政和立法、司法這三個方面,軍隊先不要動,因為這個是根本,各公國肯定會牢牢抓到他們的手裡,只要他們不造反,咱們就先不要動他們。
等到我們把立法、行政、司法全部規範了,只要咱們掌控了整個帝國的立法、財政和人事大權,咱們將來要組建一支帝國的軍隊,那就沒有問題了。
即便到時候各公國要起兵造反,也不用害怕,可以一舉滅掉他,並徹底剷除這些封建割據勢力,實現中央集權。”
腓特烈頓時眼睛亮了,對呀,先把財權和人權牢牢掌控在手裡,再透過立法的手段將其合法化,並固定下來。
有了錢有了擁戴的人,還愁組建不了帝國軍隊嗎?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得。
他連連點頭,誇讚道:“還是攝政王您有眼光,看得清楚,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咱們就這麼辦。”
趙桓點頭說道:“雖然現在我們還不能掌控整個帝國中各公國的軍隊,但是根據慣例,帝國的君王是最高統帥,有權掌控整個帝國軍隊。
咱們要把這句話寫入憲法之中,明確內閣制度行使最高行政權力,是整個帝國軍事的實際掌控者,當然,神羅帝國君王是名義上的最高統帥。”
趙桓其實就是把內閣與戰時內閣合二為一,因為現在神羅帝國對外處於戰爭狀態,而且即將要發動對義大利的進攻,所以將兩個內閣合二為一,更能簡便組織機構,實現有效指揮。
對這個建議腓特烈當然不會提出反對意見,因為現在的操作模式就是這樣的。
腓特烈想到了一個剛才趙桓提到的名詞——憲法,他不理解,問道:“你剛才說在憲法中確定我這個神羅帝國君王是軍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我想知道,這憲法是什麼意思?”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