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精力管京城的事?難道老太太到今天這地步。還想整石堅?就是整人家也未必理睬你。
老程琳不敢說出石堅名字,但擎英名字不敢不說。這是今天騷亂的起因,同時也說了百姓為什麼要幫助刺客逃跑。很客觀,現在他就是想巴結劉娥也不敢誇大其詞。其實他的品性還是不錯的。大多數官員都想升官發財,吹吹劉娥也很正常。
劉娥再次問道:“聽說那個擎英與石堅手下幾個護衛關係莫逆?”
程琳一聽果然來了。去年行刺李織的事,老太太還嘉獎過這個人。現在當然沒有忘記。
外面的情況宮裡也知道一點,作為與呂夷簡綁在一根繩子上的江德明。一定會幫助呂夷簡說話。就是不幫助呂夷簡,上次石堅的怠慢程琳也調查過,京城中也有一些所謂的江湖人士,這場行刺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不但擎英,就是其他的幾個人的姓名現在開封府也的知。不管擎英出於什麼用心,這回事情鬧到這種地步,程琳也立即發下海捕公文,對擎英以及其他數人進行抓捕。他答道:“是有點關係,可這個擎英做事孟浪,不然不敢刺殺邪教的李織,因此石堅手下的護衛王朝才不敢讓他進入石大人的護衛行列之中,怕做出什麼事情牽連石大人。”
“難道這樣說,是哀家與呂相做錯了?”
“臣不敢!”程琳聽了立即再次跪頭。
其實他在心裡面抱怨,都到了什麼地步,你還在這裡斤斤計較,難怪當初石不移勸你還政。
老太太也不是如此,她在有一句沒有一句與程琳說著話,腦袋裡也在想著對策。當然,她不會蠢動聽信江德明的話,下令官兵立即格殺。
但想了半天,還是想不出什麼。最後嘆道:“老啦!”
趙禎與程琳心想你確實老了,但不敢說。
利娥揮了揮手說:“把孫少傅請過來。”
孫少傅就是太子少傅孫爽,宋朝的著名教育家,經學家,校定過許多經義,而且一直擔任皇家教師的職務。前幾天以身體不好,要求致仕,但劉娥未肯。最後耐不住他再三請求,給他太子少傅的職位讓他致仕,可隨後發生皇宮大火,也不好意思離開,於是在京城耽擱下來。這個人雖然是一個老儒,可也是一個直臣,宋真宗封禪祥符時。曾經勸阻過。
這也是劉娥想不出旁人商議。要麼就是石堅的人,要麼就是呂夷簡的人,她聽不到客觀的建議。總算頭腦開始清醒一點。
會兒,老孫被士兵帶到,行禮,老臣有禮了,都七十多歲人了,劉娥還比他小十來歲,有這資格稱老臣。
劉娥讓程琳將事情敘述了一遍,不講不行,老孫估計也不知道事情的原委。
聽了程琳的話,孫爽想了下說道:“既然太后詢問老臣,老臣也要離開京城了,那麼老臣就斗膽說一句,太后,呂大人也想把國家治理好,這些天我也看到了,每天呂大人都很勞碌。但石大人也想把國家治好,同樣他在任上兢兢業業。”
劉娥嘴角動了動,但沒有說。
孫爽繼續說道:“但就因為理念的不同xち就象老臣也以為石大人談利。並不是很好。否則今天就不可能有這麼多百姓譁變。但國家是在強大。”
老孫說得很客觀,他對石堅的理論真是不贊成。
現在他也看出來了,別聽石堅說的格物學與經學共存,相輔相承,但在他心目中格物學才是大道,經學才是小道。否則這麼好的才華。
怎麼一心鑽研這種格物學。但在治理國家上,呂夷簡是不如石堅,而且石堅為朝廷富裕奔波操勞,出生入死,劉娥懷疑他的忠心,孫爽同樣也不贊成。
其實百姓有自主意識,這才是石堅需要的。不然現在這種封建制度下。一旦上位高高在上,老百姓還在甘受剝削,最後釀成的災難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