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開始,就算中原一年時間不往朝鮮運糧運軍械,憑儲藏的糧草器械,也足夠支撐我們打上一年。”
平陽的這個保證,讓張超非常滿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唐軍這些年來,為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因為這些唐軍訓練好、裝備好,作戰經驗豐富,尤其是從來沒有缺過補給。哪朝有過帶兩匹馬的騎馬步兵?有誰見過帶四匹馬的騎兵?
有哪朝計程車兵有兩套鎧甲?
前無古人。
但唐軍這些年做到了。
步兵普遍都擁有兩匹馬,一匹馱裝備,一匹騎行代步。騎兵更是擁有四匹馬,能夠保證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連續一個月都在馬背上跑,根本不需要下馬。
就連運輸糧草器械的民夫,基本上都是民兵,他們都能夠做到人手一匹駑馬或者是一頭大走騾。
大唐軍就是這麼壕無人性。
也就是靠著這種超牛的機動性,以及高達百分之一百五的弓弩裝備率,讓他們是戰無不勝。
更別說,這還是一支擁有火炮的部隊。
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當然厲害,不過消耗也確實驚人。好在大唐打仗,基本沒輸過,每次攻城破池,擄奪的戰利品也是相當豐厚的,要不然還真維持不住。
只要有充足的糧草器械,張超真不擔心遠在大海對面的朝鮮戰場。
其實以大唐現在的大航海,有著數量驚人的海船,這些商船基本上都編入了大唐的預備役裡,只要朝廷有需要,一聲令下,可以徵召無數的商船做為運輸艦為朝廷運兵運物資,只要事後給予些補償,商人們也會承擔這個義務。
“如果現在下令,朝鮮兵馬就能立即投入進攻嗎?”張超問。
“可以,朝鮮的七萬五千海陸戰士,早就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很好,將士們建功立業的心很足,這是好事。不過在我們正式進攻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張超目光掃過殿中眾人,“這些年我們與新羅、百濟、倭國的貿易也很多,在三國的不少港口都有我們的商鋪,甚至形成了一些唐人街唐人坊,都是我們大唐的商人和眷屬,甚至有唐人在那邊開設工坊,帶去的工人夥計等。”
這些人數量可不算少,倭國的難波津,就有一個很大的唐人街,有幾千唐人生活在那裡,從事著各種貿易等。新羅和百濟也是如此,在這三國港口的唐人起碼有近萬人。
這要戰爭一起,到時滯留的那些唐人只怕要遭殃。
“先派人通知那邊的唐人,讓他們悄悄的做好撤離準備,我們會派出商船去接應他們返回。”
“攝政,如果大規模的撤回這些商人,只怕必然會引起那些敵國的注意,到時我們就難以發動突然進攻了。”樞密副使蘇烈道。
“大規模的撤走華商,確實會引發這樣的問題。但是,這些都是我中原華夏子民,我們不能如此拋棄他們。就算因此會貽誤些戰機,但也值得我們去做。”
馬周道,“如此大規模的撤人,只怕也不容易,恐怕三國會阻攔。”
“所以我們得計劃周密,到時調水師去接應,能撤回多少算多少。”
打仗不先撤回本國商民,那一開戰,到時他們肯定將會首先遭殃。就算現在這樣撤,只怕這些人也要損失很多。
第1410章 百年禁令
議會,上院。
上院經過重新推選,如今三百六十五名參議員,有三分之一換了新人。換上來的人,自然都是攝政張超信的過的人。
這次連各道上院都已經重新改選過了,公開的理由自然是為了約法和憲政,事實則大家都明白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起碼過去的那些右派,肯定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