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但傅斯年偏偏不肯就範,他知道,一入宦門,苦海無邊,哪裡還有自由放炮的機會!他給蔣寫了一封信,力陳“斯年實愚憨之書生,世務非其所能,如在政府,於政府一無裨益,若在社會,或可偶為一介之用”。最後,再三推卻而不得,勉強做了個立法委員,一來還在政府的外圍,二來放起炮來也方便。

傅斯年自己不做官,而且還力阻胡適誤入侯門。1947年,蔣介石改組政府,考慮拉胡適入閣,擔任國府委員兼考試院長。時為北大校長的胡適雖然對政治也僅是“不感興趣的興趣”,但他礙於情面,且對蔣尚存幻想,一度頗躍躍欲試。傅斯年心急如焚,函電交馳,勸阻老師千萬不要上當。他對胡適說,蔣表面上要改革政治,實則缺乏起碼的改革誠意。借重先生您,全為大糞堆上插一朵花!只要先生您堅持不可,非任何人能夠勉強。您三十年之盛名,不可廢於一旦,令親者痛,北大瓦解。傅斯年這番話,最後還是發揮了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胡適留在了北大。

傅斯年的不入政府,並非權宜之計,這與他對現代知識分子的自我理解有關。他相信,只有守住輿論的公共領域,知識分子才有自己最好的政治發揮。在給胡適的信中,他有一段話,說得極透徹:“我們自己要有辦法,一入政府即全無辦法。與其入政府,不如組黨;與其組黨,不如辦報。……我們是要奮鬥的,惟其如此,應永遠在野,蓋一入政府,無法奮鬥也。”永遠在野,這也是豪傑氣,這樣的豪傑氣,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士大夫的性格,很有點現代知識分子的味道了。

……

txt小說上傳分享

葉公超:誤入宦途侯門深(1)

然而,官場真的是那般好混,真的如像清華北大一般是名士的伊甸園?葉公超未免太天真了。作為一介書生,他只知道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哪裡懂得官場的爾虞我詐,政治的曲折複雜?何況,在一個專制者手下打工,處處要仰人鼻息,看主子的臉色。

當年的國民黨政府,可以說是精英內閣。不少本來已經頗有名氣的大知識分子,棄學從政,服務政界,如翁文灝、王世傑、蔣廷黻、葉公超、吳鼎昌、吳景超、王雲五等。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要數葉公超。這位曾經主編過《新月》雜誌的江南才人,堂堂清華、北大的英美文學教授,後來竟然入駐內閣,把玩政治外交,成為現代中國士林中的一大景觀。

像大多數江南才子一般,葉公超也出身於書香門第,世代以詩書相傳,曾祖、祖父都是一時名重的進士、舉人。父親做官,曾當過九江知府。父親死得早,葉公超很小由其叔父葉恭綽帶大。這位葉恭綽當年可是大名鼎鼎,官至民國交通部長還算小事,他的詩文書畫比其官銜更出名,還玩得一手好古董。中國傳統士大夫本來就是詩、士、仕三位一體,葉公超後來所繼承的也是這祖上的風氣,算不上是歧出。

葉公超從小喜歡讀書,先是在國內的南洋模範小學、南開中學,後來又去英國和美國讀中學、大學,最後師從大詩人艾略特,從劍橋大學畢業。憑著一張劍橋文學碩士的文憑,葉公超昂首步入北大英文系出任教授。這一年,他才二十三歲,據說是北大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比胡適當年入北大還要年輕四歲。坐在下面的學生,論年齡大多比他年長,廢名就比他大四歲。即便是最小的梁遇春,也只比他小兩歲。不過,面對葉公超一口比國語還流利的劍橋英語,又是莎士比亞,又是艾略特,坐在下面的,縱然百般挑剔,也不得不服。特別是那些純情的女學生,個個佩服得如痴如醉,恨不得立即以身相許。

葉公超風度翩翩,少年得志,又迅速打入了北京自由知識分子的核心圈子——新月社,前途可謂光芒萬丈,不可限量。不過,一個人不怕聰明,怕的是太聰明。智慧超人的天生才子,興趣太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