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部分

,其中一家還是王書輝領導老廠工人和技術人員,複製出來的一家小型的實驗性的鐵廠。在王書輝看來,新工廠就是幾個放大了版本的土高爐。不過因為原材料能夠達標,練出來的鐵錠還算合格。連同老廠,兩家鋼鐵廠的人數是最多的。達到了五千多人。

這倒不是說復興會的鋼鐵廠規模有多大,完全就是因為技術原因,很多生產環節完全是依靠的人力堆砌。

其次是復興會的機械加工廠,總人數達道了四千人。不過這主要是因為兵工廠和蒸汽機廠,都設在機械加工廠內部。

第三大廠則是復興會的造船廠,總人數三千人。目前造船廠也開始有了新的進展,倒不是他們已經造出大鐵船來了。目前他們還只是能夠生產小火輪船。不過這些小火輪船和木質的蒸汽風帆兩用船,已經能夠做到全部本土化了。

第四大廠,則是兩座紡織廠,共有工人兩千多人,大部分是女性。

再次就是罐頭廠,用的人也很多,有一千多人。

之後像採礦廠,煉焦廠,水泥廠,磚瓦廠,捲菸廠,印刷廠,造紙廠,火柴廠等等,規模都不算太大。採礦場和煉焦廠主要是因為枝江商盟填補了很大的空白。而其他的工廠,則是因為本身的規模就不算太大。

雖然整個復興會直轄的人口也沒超過四萬,還沒一所省級綜合性大學的人多呢。可是,這個人口規模在明朝,也差不多是個下級縣了。

所以,這次王書輝挨單位挨單位的去檢查新制度在各單位的建立工作,也用了他將近三個月的時間。等到他最終完成了全面檢查之後,一個突然的訊息,打破了他想要休息一段時間的打算。因為湖廣地區的長江中斷地區,爆發了大旱災。

實際上,因為小冰河氣候的影響,從萬曆時期開始,湖廣地區就開始經常性的出現各種規模的自然災害。其中,湖廣地區主要是兩種災害,一種是全國範圍內都不罕見的旱災,一種對於氣候相對溫暖的湖廣地區非常致命的寒災。

在史料上有明確記載,萬曆年間湖廣地區的自然災害就有,“三年八月,湖廣德安、黃州、嶽州、荊州、武昌、漢陽六府‘旱乾不雨,禾稼枯槁,秋成無望’”;“十二年冬十月湖廣湘鄉縣‘久旱不雨,苗稼災傷’”;“十八年,‘雨暘愆期,收成寡薄’,至十九年‘恆暘肆虐,禾苗盡槁’,‘菽麥無收,窮困極矣’。”

這些都是王書輝從現代蒐集到的,萬曆年間的大型的自然災害。

不過,按照王書輝蒐集到的湖廣地區的自然災害情況上來看,整個湖廣地區,在天啟年間並沒有什麼大規模的自然災害。

後來王書輝才想明白。可不是麼,能上史書的,肯定都是像萬曆年間的那種,動不動就涉及七八個州府,連續兩三年的大型災害。像他突然遇上的這種,涉及幾個縣城,但是還沒出荊州府一個府地界的災害,肯定是不會上史書的。

復興會對於周邊幾個縣的大旱災還真的是有點反應遲鈍。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復興會在各個村,已經連續進行了三年的農田水利建設在發揮作用。

過去,這些地方種植的主要作物只有水稻一種。這些水稻還都是本地的水稻。產量低不說,既不抗旱也不抗寒。動不動就會出現減產絕收的情況。

現在,這些基地村則完全不同了。

首先,他們種植的是王書輝從現代帶過來的優質良種。而且還都是王書輝根據小冰河氣候專門選擇的抗旱抗旱產量高的品種。水稻還不是主要的。除了個別一些冥頑不靈的老頑固堅持種植水稻之外,大部分基地村都已經開始玉米,地瓜和土豆輪種了。這些作物的產量那是很驚人的。

其次,復興會早在兩年前就開始在各個基地村組織大家進行農田水利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