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明精神的影響,並且將它發展到更加廣闊的地步級森嚴的理想國制度,強調“哲學王”的作用,以其哲學為,大量的家庭通訊及前面提到的阿爾弗裡德的那首詩,給這位體質虛弱的年輕人勾劃了一幅畫象:由於勤奮學習與渴求知識,凡是經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統統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生活本身變成了他的大學,而他清楚的思想所達到的頂點,則是他唯一的考試成績。他曾說過,儘管生活無疑是很艱難與憂慮的,但“我把它看成是一份珍奇的禮物,是大自然這位母親親手賦與我們的一顆寶石,讓我們自己來磨鍊它,直到這顆寶石用它的光澤來酬賞我們的辛勤勞動”。

我們對他的性格的估計是正確的,因為那些同他有過密切接觸的人,曾經證明過這一點。他的父親伊曼紐爾,是位寡言少語、輕易不肯頌揚別人的人,但在當時寫給他的小舅子路德維格·阿爾塞爾的一封信裡卻說:“我的好學而勤奮的阿爾弗裡德……,受到父母的器重和兄弟們的高度尊敬,這是因為他有著無與倫比的學識和不屈不撓的工作精神。”

一八五○年,當他十七歲的時候,這位年輕人被送出去進行首次學習旅行;在那個時代,這種旅行還是冒險和困難的。我們知道,這次旅行長達兩年,除到了他的祖國瑞典之外,還去過德國、法國、義大利和北美。

一八五一年,阿爾弗裡德·諾貝爾對他的這次旅行,寫過這樣的詩句:

在我年輕的時候,

曾大膽離家遠走,

到海外異國旅遊。

一種怪念生心頭:

漫漫大洋,無限錦繡,

卻不能使我留念回首,

因為我心目中的海洋,

更加浩瀚悠悠……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初,是他生活中一段情況不明時期。除了他這首詩以外,我們掌握的全部材料是這樣一些含糊不清的說法:“他出去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巴黎過的,可能是在那裡的某所實驗室裡,繼續他的化學學習。”而在紐約期間,他“曾見過約翰·埃裡克森船長,取得了某些需要的圖紙和情況。”

約翰·埃裡克森(1803—1889)是位瑞典海軍工程師,他發明了熱式發動機,改進了螺槳推進器,後來又以他所設計的在美國內戰中使用的“低舷鐵甲艦”而聞名;他與伊曼紐爾·諾貝爾年齡相仿。由於他的興趣和發明,多與機械化戰爭及蒸汽和熱力技術有關,而這些技術又正是諾貝爾在聖彼得堡的機器廠所應用的,因此,可以設想阿爾費裡德去拜訪約翰·埃裡克森一事,是事先計劃好的,旨在為企業取得某些設計思想,而這次訪問達到了它原來的目的。這次旅行,對於阿爾弗裡德的語言和化學知識,的確起了提高與增進的作用,但可惜的是,關於在巴黎和紐約的情況,都沒留下詳細的記錄。這是一件異乎尋常的和十分遺憾的事,因為敏感的阿爾弗裡德·諾貝爾,一定會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紐約這座令人注目的城市裡,在美國由於奴隸戰爭、黃金衝擊及移民問題引起的動亂時期,在工商業界盛行的那種敷衍塞責等現象中,看到和聽到很多東西。他也沒有提到任何關於他對在亨利·杜邦等人主持下蓬勃發展的美國軍火工業觀察情況。

傑出的諾貝爾傳記作者之一的亨裡克·舒克教授寫過

“阿爾弗裡德·諾貝爾與和他年齡差不多的人相比,不管是在知識還是在精神的成熟方面,都已經明顯地出人頭地了,他是一位經過科學訓練的化學家;他是一位精通德語、英語、法語以及瑞典語和俄語的語言學家;他有著強烈的文學愛好,特別是對英國文學發生興趣;他的人生觀的基本面貌也已經充分發展形成了。從這一時期的通訊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早熟、聰明、多病、富於幻想和性格孤獨的內向青年。”他的孤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