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頁

不以《四書》文句為題,寫的八股文還很多,大多是遊戲嘲笑文字,如有一位進士,嘲笑舉子落第,寫了一篇八股,對落第盡嘲諷之能事,中間兩股寫道:

&ldo;榜大莫能容,所不得者進士,而於舉人無恙也。設諸公非為進士故,挾其文章經義,試帖楷法,以博取人間館與幕,與一切謄錄教習,固自易易,而諸公不願也。

文人無厄地,所自信者學問,而命運則不敢必也。設諸以不中進士故,當其袍褂靴帽,服飾鋪蓋,以博相公之一笑。且下及清廒魚池,豈不甚樂。何憂悶若斯也,而諸公不敢也。&rdo;

當時兩榜出身,中了進士的人,自視很高,心地忠厚者,尚能同情落第舉子;輕薄之徒,僥倖得中,便看落第者不起,忘了自己落第時的光景。這兩股前面勸舉人放棄考進,改就家館、或作師爺等等。後面則讓落第舉子當了衣帽行李去玩相公,甚至去逛土娼。清代中葉北京天壇北清河廠、金魚池一帶是土娼集中地。

袁世凱作皇帝時,精於作八股文的人還很多,有人以《籌安會》為題作八股文,亦極盡嘻笑怒罵,聲討袁世凱竊國罪之行事。原文見劉成禺《洪憲紀事詩三種》注。原文稍長,且系民國時事,在此就不多引了。

八股趣文趣事,多以嘲笑不通之考官,不通之學子為能事。也有以考生質問考官為內容,見考官、考生的才智風度。略舉數則於後。

當時八股文以《四書》詞句命題。如單句時要註明某書某章,因為相同的句子不少,考生不知該作那章書中的句子。有一次一位塾師因學生外出玩了半天,回到書房作文。塾師便以《牛何之》三字名題。語出《孟子》,學生很聰明,又調皮,明白先生的意思,在文章大結寫道:

&ldo;夫《孟子》一書,言&l;何之&r;者有二,一則曰&l;牛何之&r;;一則曰&l;先生將何之&r;。先者,牛之踢飛腳者也。生者,牛之坐板凳者也,然則牛也,先生也,一而二,二而一也。&rdo;

有一次,一位考試官出《古之人、古之人》為題考秀才,但未註明何書、何章。一名秀才向考官當面問道:

&ldo;《孟子》中有兩處&l;古之人,古之人&r;。不知宗師所出者,是上句&l;古之人古之人&r;,抑下句&l;古之人古之人,?若是上句&l;古之人古之人&r;,生員好做上句&l;古之人古之人&r;,若是下句&l;古之人古之人&r;,生員好做下句&l;古之人古之人&r;。倘是上句&l;古之人古之人&r;,做了下句&l;古之人古之人&r;;或是下句&l;古之人古之人&r;,做了上句:古之人古之人&r;,便將宗師所出&l;古之人古之人&r;題目做錯了。敢請……&rdo;

說時一口氣說下來,像繞口令一樣,邊上的人都笑了。宗師急忙攔住他說:&ldo;隨你去做罷!&rdo;這是清初有名有姓的真實故事。說此說者名叫李文固。梁章鉅《制藝叢話》說他&ldo;善諧謔&rdo;,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人。我不禁想到曹雪芹《紅樓夢》中寫小紅伶牙俐齒,向風姐回話:我家奶奶、姑奶奶、舅奶奶等說了一大堆。或者知道這個八股故事,或者當時說相聲的有類似的段子,曹公隨手(左扌右焉)來,便成妙諦。《制藝叢話》還記李文固另一故事。有一次歲考,題目是《割不正不食》,他於文章寫完了忽又添了幾句道:

&ldo;噫!予生也晚,未能與孔子同時,一食其所剩零頭碎角之肉,豈不惜哉?&rdo;

考官看文章很好,正想批作優等,及至看到結尾處,不禁大笑,便批作四等。顯見這位宗師的氣度與前面所說的施愚山差多了。

清代各省學政和每三年由北京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