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
王鎮惡就這樣輕而易舉拿下了長安城。
其實,如果不是沈田子的人馬消滅了長安城近一萬守軍,王鎮惡的隊伍能否攻進長安城,真的難說。
因為,長安城是古老首都,不斷被翻修加強,城牆防禦工事,可以說是天底下最為堅固的。
後秦皇帝姚泓手頭沒有多少軍隊,所以才幹脆放棄守城,改為守衛皇宮,等待城外援軍。
王鎮惡的軍隊損失不大,接管了長安城四面城門防務。只有皇宮還在後秦皇帝手裡。
各地秦軍收到晉軍攻打長安城訊息,從幾個方向趕來勤王。
可是到了長安城下一看,四道城門都是晉國軍隊把守,城牆全是插著晉軍旗幟。
秦軍軍心潰散,紛紛四面逃離,去尋找、投奔其他主人。
後秦皇帝姚泓知道了這些情況,走投無路,開啟皇宮門,向王鎮惡投降。
至此,後秦滅亡。共歷三帝34年 。
長安城是王鎮惡的出生地、故土。他對軍隊下令:對百姓務必秋毫無犯。
他的做法,得到長安城內6萬多戶、幾十萬各族人的認可。
不久,晉國軍事大都督劉裕進城,對王鎮惡給予高度肯定。
隨即,劉裕將姚氏直系皇族一百餘口屠滅;將後秦皇帝姚泓押往建鄴,當街斬殺,陳屍於市;後秦旁系皇族押往建鄴看管。
後秦國立國之地是中原古都長安,底蘊深厚。劉裕命令將皇宮、國庫裡許多寶貝運往建鄴。
後秦國內,羌族人有十幾萬人,他們全體集合,向西逃竄。
劉裕命令沈林子率軍追擊。
沈林子殺敵幾千,俘虜回來一萬多人。
王鎮惡進入長安城後,將國庫、皇宮裡的財物偷偷搞走很大一部分。劉裕聽說後只是一笑了之。
劉裕將所得後秦財物,全部賞賜給將士們。
後秦被滅,晉國國土面積大增,對手除了原來的強敵北魏外,現在多了一個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國。
大夏國國力也十分強大,騎兵兇悍,比後秦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鑑於此種情況,劉裕在長安城未央宮與北伐功臣們商議國事,提出遷都洛陽的想法。
結果除了沈家兩兄弟,其他人都不支援他的意見。
劉裕只得作罷。
劉裕親率大軍滅了後秦,這樣的功業,比司馬炎滅蜀漢還要偉大得多。加九錫這種美事,自然而然提上議事日程。
他的隨軍長史王弘,是前丞相王導曾孫,前司徒王珣長子。這樣的高門大族嫡系子弟,最有資格去辦理“加九錫”這種高大上的事情。
劉裕悄悄派出親信衛隊,護送王弘回建鄴去。
建鄴城。
劉穆之坐鎮太尉府東府,與大世子劉義符一道,全權處理朝政大事。
他忽然聽說隨軍長史王弘回到了建鄴,正在與皇帝討論為太尉劉裕加九錫之事,頓感血流不暢。
他端坐不動,仔細回憶自己行事為人的一點一滴,檢討一下自己的功過得失。
北府軍將領劉裕決定起事討伐桓玄,向何無忌徵詢主簿人選,何無忌舉薦了自己。
從此以後,自己對主公未有一絲一毫貳心。
討桓玄、伐盧循、滅南燕、平劉毅、收西蜀、殺諸葛長民、滅後秦…
在這樁樁件件大事過程中,主公只需考慮軍事問題:討伐戰略、將士調動、行軍路線、進攻法術…
錢財籌劃、糧草供給、朝務處置、後方情報收集…這些事,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條。
自己唯一的缺點是貪吃,是真正的口舌之福,不是貪財的意思。自己並不需要多少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