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9章 未雨綢繆

按這時代人的平均壽命算,蕭西風滿四十歲,已是人過中年了。

他和幾位古桑老鄉的兩次軍旅生涯,過程與結局都十分相似。

前一次,老闆沈田子將軍本來建立了不世功業,可是卻擅殺上官、主將王鎮惡,也導致自己命隕。

在皇帝劉裕的強力干預下,才落得個無功無過結論。

這次,主帥朱修之堅守滑臺城,統帥有方,殺得魏軍赫赫有名的安頡將軍硬是沒任何優勢。

可最終因為軍中斷糧,朱將軍率全城投降了。

皇帝劉義隆也沒追究朱修之責任,沒有褫奪他過去的榮譽和封賞熱,也沒為難他家人。

當然也絕不可能給他頒獎。

上萬將士在滑臺城的累累功勳,自然也就無聲無息湮滅了。

宋國軍中,但凡對蕭西風幾人有點了解的,都知道他們累積的軍功,足夠封侯賞地。

可偏偏兵部的檔案裡,一筆都不曾記載在冊。

蕭西風五人回到鄉里,搞完與親朋好友、鄉里鄉親的例行應酬後,五人輪流做東,幾乎每日都在一起宴飲。

其實也在商談今後的計劃。

以前,錢塘縣所在的會稽郡乃至揚州,就是傳統的吳地。

無論是三國時代,還是西、東兩晉時代,中原漢族人一旦遭到北方胡族攻擊,政權瓦解,他們就往吳地遷徙。

吳地本地人是有苦難言。

一是因為那些遷徙來的族群,都是上級朝廷的高門大戶。

他們不但有身份地位,有權有錢,還有軍隊。

吳地在那些外來人眼裡,是屬地,是子民,甚至是奴才。

但凡有點嫌棄意思,那就是刀槍伺候。

吳地人根本做不了主。

二者,大家都是同族同根。同胞遭到異族侵犯、驅逐,吳地人從道義上不能拒絕。

第三,吳地從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朝,漢末,也經歷無數戰亂,人口一直稀少。

北方人帶著錢財、精壯人口、俘虜等來到吳地,對當地變得富裕,起了關鍵作用。

所以,吳地人即便內心對北方客族有些懼怕、排斥,也沒有、不敢表露出來。

現在,經過歷史長時間沉澱,吳地已經是吳地本土人與北方客族共同的吳地了。

即便北方得到光復,北方南遷家族的後裔裡,起碼有一半不願遷回到北方去。

再說了,中原漢人南遷後,中原土地也不是空著。

那裡已經被更北的幾個民族佔據了。

鮮卑、匈奴、羌、氐、羯等族,花那麼大代價攻打中原,目的就是為了土地、人口。

中原土地被胡族佔領時,有本事、機會南遷的都是大族。

小族、底層群眾是人口中的大多數,他們依然留在當地。

南遷中原人宣揚說,這些留在當地的同胞受到胡族如何如何的凌辱、壓榨…等。

其實,站在底層人角度,從胡族人那裡受到的欺辱,與漢族同胞給予的欺辱,沒多大區別。

胡族人佔領當地後,出於站穩腳跟的需要,或者因為民族疏於管理的特性,他們對漢人的欺辱,可能還不如漢人貪官、豪強對同胞的欺辱殘酷。

總之,中原被北方几個胡族佔領,中原漢人大量南遷,導致的結果是:中原在事實上已經是胡族、漢族共居的地域,如同吳地已經是本地人與南遷人共居的地域一樣。

蕭西風五人本來是鄉下老實巴交的農夫,這些年出征兩次,見過一些世面。

加上年事增長,接觸了更多人,對外界有了更深瞭解。

他們也不再是那種目光短淺之輩。

五人喝酒暢聊,一致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