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這人未曾說話。
此人排行第六,名荀爽,在八龍中境界最高,甚至超過了其父荀淑,達到了地仙巔峰境界。
原來這荀爽為八龍最有成就者,其於《詩》、《書》、《禮》、《易》、《春秋》皆有研究,尤精《易》學,為漢著名的古文經學大師。他尊崇儒學,重視禮制,極力維護君臣、父子等級制關係,謂“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義。
荀爽主孝道,行喪禮,定尊卑。
這就與辰河國之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理論背道而馳了。
果然,荀爽向其父行了一禮,便振振有詞道:“今禮學不立,道德淪喪,尊卑不分,人道逆亂,孔孟之道蕩然無存。我輩本應以一己之命,立世宣教。”
說到這裡,眾人明白,這人不喜歡上界人道如今秩序。
便是此時,這荀爽又道:“然如今上界不尊古法,卻人道大昌,成曠古盛世。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我之見,不如我家便先入上界,學習其法。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等需找出其中關竅,師人之長,補己之短。”
荀爽說完,眾人心中不禁去了一聲,原來這廝是要妥協。不過荀爽實力在這,便是兄弟,也無人造次。
荀爽如此說,這定論便是下了,於是荀淑宣佈,追回陳氏父子。而這追人的任務,正好落在旁邊一個後輩身上,此人正是荀。
第七百二十二章 小兵關羽
荀很鬱悶,不是因為要跑腿,而是因不知如何面對,打電話又怕不禮貌,還得親自去追才行。
不是說忠於大漢嗎?
自己在族中,左右不了族中局勢與長輩們想法,這些長輩,個個成就不俗,又有著百年人望,境界也是自己不能比擬。
八龍其實就是有四位成就了地仙,加上祖父荀淑,有五位地仙。
自己才鬼軀,也就是新死境界,哪裡插得上話,只能跑腿。
幸好陳陳紀父子出門沒多久,也並未可以快走,還是被荀追上了。
陳聽到荀說著族中長輩有請,知道事情有戲,遂樂得回頭。
翌日,楊錫於辰河堡接到訊息,潁川荀氏,八龍齊出,各領子侄十餘人,登記入冊。
荀氏投了!
潁川大動,中原震驚。
漢末,潁川為文化中心,代表中原文化,孕育八大族,一為荀氏、二為陳氏、三為鍾氏、四為韓氏、五為方氏、六為庚氏、七為郭氏、八為賴氏。
這八大士族,尤有三家最大,便是陳氏、荀氏與鍾氏。
三大家族皆入辰河國籍!
鍾氏代表人物鍾繇,早於洛陽起義後,便隨朝廷降了。
鍾繇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
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相國。曹丕後,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與華歆、王朗併為三公。
鍾繇曾祖父鍾皓,隱居密山,講作詩格律教授學生。前後九次被公府徵召,都不應徵。鍾皓是郡裡的大姓,世世代代精通法律。年輕時以敦厚篤實為人稱道,公府連續徵召,因為二兄沒有出仕做官,他就隱居密山,講作詩格律教授學生一千多人。
楊錫沒想到,最後一座大堡壘,被陳給攻破了。
這是意外之喜。
恰好曹操與賈詡在辰河堡彙報工作,楊錫便與二人提起此事。
曹操道:“今辰河國鼎盛,攜四億上土國民,數之不盡財富,對下土震攝其實日益增大,這些人迫於實力,遲早要繳械。”
楊錫道:“那也不能這般說,若事事皆依賴於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