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4部分

關卓凡定了定神,說道:“是,臣領旨。不過,說到獎勵將士,臣有一個小想頭,要稟告兩宮皇太后知曉。”

慈禧說道:“你說吧。”

關卓凡說道:“名位再高,金銀再多,不及天語褒獎,親聆綸音。臣大膽,恭請兩宮皇太后移駕於天津,巡閱陸海將士。如此,必三軍振奮,赴湯而甘心,蹈火而如飴,效命而無前。”

慈禧居然渾身一震,眼睛中放出光來。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啊。

關卓凡繼續說道:“當今世界萬國,國家元首巡閱三軍,激勵士氣,原是慣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即行國家元首之職責,理應仿前漢文帝勞軍細柳故事,駕臨軍前,壯我天朝軍威。”

這幾句話,既有世界各國的“慣例”;又有中國的“故事”,主角還是史上賢名最著的漢文帝——所有的“理論根據”都找齊了,還有什麼可說?

慈禧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轉向慈安,說道:“姐姐,關卓凡說的,聽著挺有道理,你怎麼看呢?”

慈安再笨,也曉得慈禧對此事之熱衷。不過,和慈禧完全不同,慈安對這件事可沒有慈禧那麼大的興趣。

這件事,關卓凡去日本之前,其實就提過一次,但慈安根本沒往心裡去。她雖然也對“大船”充滿了好奇心,但在母后皇太后的心目中,天津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旅途必定是十分艱辛的;而且,在幾萬兵前面講話?想起來腿就打抖!

而麻煩還遠不止這些。

*

(今天兩更,晚上十點鐘左右還有一更)

*RS

第九章 他真有辦法!

最大的麻煩,是言官們的態度。

“垂簾”不是“祖制”,只是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計。對“牝雞司晨”,不論宗室,還是儒家學說裡泡大的文官,都有本能的牴觸;對兩宮皇太后過度深介政治,始終抱有高度的警惕。

兩宮皇太后閱兵,女人的手就不僅是伸進政治了,更加摸到了軍隊的頭上,相關人等必定渾身大大的一個激靈。

如果關卓凡本人具折奉請,以關貝勒當下的風頭火勢,宗室們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反應,最多暗地裡嘀咕一番,編多幾個段子,傳多些緋聞出來;但言官們那裡,可不會那麼安靜。

言官們當然不會直接說:“這個“牝雞司晨”,可不能司到軍隊裡面去啊。”他們擺到檯面上的理由,大致會有以下兩個:

一個理由是“儀制不合”。太后頤養深宮,外官善聽善見,都不適宜,何況跑到幾百裡外,和上萬個男人見面?這個,這個,也未免太不成體統了吧!

不過,這一層並不難駁。“垂簾”這個大口子既然開了,太后和外界已經開始了接觸,閱不閱兵,不過是接觸的多一點、少一點的問題,不存在本質的區別。何況,閱兵的時候,一樣可以用“垂簾”或“戴面紗”的方式,來解決“善聽善見”的問題。

另一個理由是“太后出巡”,和“皇帝出巡”彷彿,鑾儀煊赫,靡費過甚,滋擾地方,民不堪命。

這個就比較有殺傷力了。

不管用什麼理由,中國的皇帝,離開京城,在自己的國家裡走來走去,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主流政治輿論非常討厭的一件事情。

一方面,統治階級內部,在治理國家上面,貴族集團或文官集團,原本和皇帝是有分工的:皇帝高高在上,掌握中樞,“垂拱而治”;貴族集團或文官集團,負責具體政務,並控制地方。一個愛旅遊的皇帝,會打破雙方分工上的默契,自然引發貴族集團或文官集團的不滿。

另一方面,皇帝出巡,確實太花錢了。有時候,其對國家財政造成的沉重負擔,不亞於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同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