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部分

及——趕不及就改為追擊。

倒是開赴傳教士高地和盧考特山之間的谷地、阻擊朗斯特里特的那支部隊到現在還沒有訊息,有點奇怪。

主戰場的戰鬥已經接近尾聲,也沒見朗斯特里特現身搗亂,那就是說軒軍和昆布蘭軍團二十軍的聯合部隊應該是把郎部成功地擋住了。

關卓凡正想派人去探一探,盧考特山谷之戰的戰報就來了。

關卓凡見這位信使的形容快趕得上奇克莫加潰敗時的那個傳令兵了,心中微覺不妥,接過戰報,上面只有白齊文的名字,不由暗叫“不好”,拆開一看,大意是:我軍已將朗斯特里特部擋住,但損失慘重;松江軍團第二師建字團團官吳建瀛身負重傷,生死難卜,已送戰地醫院搶救。

*RU

第二十五章 密林血戰

軒軍第二師洋二團、建字團和昆布蘭軍團二十軍一部經過一輪急行軍,終於在南軍透過山谷之前把他們截住了。

盧考特山谷林木豐茂,戰鬥在一片相對開闊的地帶打響。倉促接敵,雙方的大炮基本都沒派上什麼用場。兩軍隔著茂密的草叢和低矮的灌木對射,一團團破碎的草木在空中飛舞,形成了一片奇異的草木“霧障”。

在北軍的優勢火力打擊下,南軍步步後退,北軍步步進逼,最終,南軍全部退入一片密林,北軍緊緊咬住,追殺進去。

待北軍大部人馬進入了樹林,南軍伏兵四起。

密林中,北軍前、左、右三個方向同時受到攻擊,雖然驚慌,卻並未潰亂,立時開火反擊。但不久,隊形便無法保持,到了後來,連建制也亂了。

朗斯特里特在行軍後期,有意放慢了速度;接戰之初,故意示弱,包括不使用大炮,都是為了將北軍引入這片他事先選定好的密林。

奇克莫加戰役時 ,朗斯特里特雖然沒有和北軍的援軍直接交手,但對這支北軍火力較強、甚至大部分裝備了後膛槍的判斷並無偏差,知道在開闊地和北軍對射必然吃虧,於是決定將主戰場設在盧考特山谷偏南的一片密林。

障礙物對射擊者的防護,如果障礙物較矮,後膛槍比前膛槍有絕對的優勢,但如果障礙物的高度超過了人的身高,那就是敵我共險,前膛、後膛幾乎的區別就不大了。高大的樹木就是這種性質的障礙物。

而且,密林之中,雙方保持隊形都非常困難,打散了之後,北軍的火力密度優勢相對削弱。

朗斯特里特率領的這支南軍,是在東線戰場的血海里滾出來的,大多是百戰之餘的老兵,非常兇悍;而即便是新兵,對武器和射擊的掌握和“感覺”也比大部分的軒軍士兵有相對的優勢。

當時的美國人,特別是南方人,很多從小就和槍支火器打交道,入伍之前,雖然沒接受過任何專業的軍事訓練,但不少已是不錯的射手,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合格計程車兵。

而軒軍戰士入伍之前,多是普通的農夫,不但從不知近代步槍為何物,還對火器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感。新兵訓練的時候,洋教官們就發現,幫助新兵們克服這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感,就得花上不少的精力。

大多數的軒軍士兵都是在兩年前才第一次接觸洋槍,大部分的後膛槍更是到了美國才配備,學習熟練的時間沒有幾天。掌握武器的基本使用不難,但射擊技術的提高和精通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完全沒辦法開金手指。

隊形打散之後,不但火力密度減弱,佇列對士兵的幫助、約束也消失,說實話,這種時候,後膛槍乃至斯潘塞連珠槍的威力在現在的軒軍士兵手裡便很難百分百得到發揮。

這實際上就是散兵戰術對士兵的個人的綜合素質有著更高要求了。

即便如此,南軍的傷亡其實還是比北軍大,特別是和軒軍直接接觸的部隊。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