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陝甘,一旦斷餉,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就算內地籌足了欠餉。遞解過去,也得一兩個月的時間。若就近籌餉,除了一個貧瘠的山西,根本無所依恃。冰天雪地之中,將士們飢腸轆轆,如何捱得?萬一因此而生潰變,怎麼了得?
所以,不能像在內地那樣,時間上以“月”為單位,由各省每月向西徵大軍解餉。不然一不小心,吃了上頓沒下頓,可就耽誤大事了。
所以,左宗棠西征,必須一次性帶夠一年、至少是半年的餉。
“開拔費”,糧餉,馬匹,軍火,屯田用的種子、農具,林林總總加在一起,第一年就要三百五十萬兩。
就算半年,也是一百七十五萬兩——這筆錢,從哪裡來?
西征大軍的軍餉,說到底還是各省各領一個數字,拼在一起,湊夠一個大數。但你不能要求人家一次性拿出一年的數字來——各省自己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戶部也沒有這筆錢。
誰有呢?關卓凡提醒左宗棠:洋人的銀行裡有。
這就有了借洋款、充軍費之事。
前文說過,一開始,關卓凡並未主動請纓,替左宗棠辦理這筆洋債。左宗棠有一個胡雪巖在那裡,自然是先叫胡雪巖去辦這個事情。
胡雪巖一番奔走,辦出了這麼一個結果:
滙豐銀行答應借出鉅款,但要中國的海關出票擔保。就是說,到時候,由海關向滙豐還款,至於各省的協餉和海關怎麼扯皮,不關滙豐的事。
這也罷了,關鍵是利息:月息一分三厘。
月息一分三厘,年息就得一分五厘六毫。
彼時銀行放款,一年期的款子,一般的行情是月息八厘,年息不超過一分。
“暗盤”太狠了,戴的“帽子”太重了。
關卓凡勃然大怒,將胡雪巖狠狠訓斥了一通,然後順理成章,將這筆貸款,“截胡”到
了花旗銀行——沒有人曉得,關貝子是這家美資銀行的實際東主。
利息則下調到正常的月息八厘。
這樣,既為國家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關卓凡自個兒也……嘿嘿。
胡雪巖也沒有吃虧。
他勾連滙豐,開出如此兇狠的“暗盤”,是為了彌補他代理浙江藩庫時,在鹽務上弄出來的虧空。關卓凡關照花旗銀行,給胡雪巖放了一筆款子,助他渡過了難關。
雖然在接洽貸款銀行上碰得灰頭土臉,但是花旗銀行的貸款,關卓凡還是交由胡雪巖的“阜康”,向西徵大軍解寄。
胡雪巖的好日子開始了。
上文說過,左宗棠出關的時候,要帶足半年軍餉,有了這半年軍餉打底,之後,就可以分期解寄,一、二月一解,或二、三月一解。可是,銀行放款,卻是一次性放半年的款,因此,會有相當一部分貸款,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呆在“阜康”的賬上。
如此一來,胡雪巖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差,“以錢生錢”——拿西征大軍的軍費,賺他自己的錢了。
*(未完待續。)
第一二四章 過於王侯
輾轉騰挪、低買高賣,原是胡雪巖的拿手好戲,拿現代的話說,他算是一等一“資本運作”的高手。在胡雪巖的手上,錢確實“生”出了錢,“阜康”的聯號,就是從這個時候迅速增多,“公濟典”、“廣順典”等典當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起來的。
洋債既過“阜康”的手,順理成章,胡雪巖出任設在上海的“西征轉運局”總辦,為左宗棠西征大軍採買槍炮、糧食、醫藥、被服等一切軍需物資,交易的佣金和回扣亦頗為可觀。
胡雪巖的資金來源之二,亦同關卓凡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就是由“阜康”代理江蘇、浙江二省的藩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