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2部分

十年代後期那次著名的“改編”,但也頗有不同。關卓凡手裡,“士兵委員會”的權力被大大縮減,本質上是一種積極性很高的“坐探”。不過,相對於本時空這個時代,已經足夠用了。

關卓凡還不能高喊“官兵平等”,但卻可以要求“官兵友愛,同甘共苦”。

他明確要求:實行連、排、班編制後,一,排長要和士兵同宿;二,連長使用的臥具必須和士兵一樣。

和連、排、班編制配套的,是建立“三極連隊會議制度”。

第一級,班務會議,每週一次,全班參加,班長主持,週日晚飯後進行。

第二級,排務會議,每半個月一次,班長、副班長參加,排長主持。

第三極,連務會議,每個月一次,班長以上人員參會,連長主持。

會議內容:

一,做本單位、本時段的“工作總結”,對參會各人、各部的表現做出點評,“揄揚進步,補闕拾遺”。

二,傳達上峰的各種指示。

三,研究、佈置下個時段的工作、任務。

資訊量很大,將領們全神貫注地聽著,腦子裡轉著念頭:這可新鮮,“會議”這個玩意,以前都是高階將領們的事情,現在,大頭兵們也要來“會議”了!

但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士兵們可以由此知曉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做的對還是不對,好還是不好;而且上下通達,毫無壅塞,政策施行的質量、效率都會大大提高。

會議一天兩天開下來,將領們對關卓凡愈來愈佩服,都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感覺,真正是“仰之彌高”!

說的俗一點,就是“五體投地”——爵帥真神人也!

*RS

第七十六章 參謀參謀

姜德想起一個事情,問道:“請爵帥的示,咱們編成連、排、班之後,這個連、排、班的長官稱‘長’,往上去,營、團、師的長官稱‘官’,再往上,軍團的長官又稱‘長’,會不會有一點混亂?”

關卓凡一愣,隨即啞然失笑,用手指輕輕地點了點桌子,說道:“姜德說的有道理……”

他沉吟片刻,說道:“好,從今以後,所有主官,一律稱‘長’!”

頓了一頓,又補充道:“團長以上,稱‘首長’!”

與會將領都是精神一振。他們的心目中,大多隱約覺得“長”比“官”大。你看:軍團長稱“長”,委員長稱“長”,“長”的意思,不就是“大”麼?還有,長官長官,“長”在“官”前面嘛。

這個“首長”,聽起來更是通身舒爽!就好像自己升了官一樣,一時間,腰板都不由挺得更直了。

姜德提醒了關卓凡,名號絕對不是一個小事情,孔老夫子說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是半點都不得錯的;而且,這麼做,無形中增強了將領們的榮譽感,從精神層面,將軒軍和朝廷進一步區隔開來。

會議的最後一個大的版塊,是關於軍事建設的。

首先是要建立參謀制度。

軒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參謀”,更加不要說“參謀長”了。

軒軍只有“幕僚”。

冷兵器時代,軍隊的組織結構比較簡單,戰爭不是一件多麼複雜的事情。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只要有一定的天分,振臂一呼,一樣能幹這個活兒。因此,有“幕僚”在旁邊出出主意,提點一下,就夠了。

進入熱兵器時代,特別是拿破崙戰爭以來,軍隊組織、戰爭形態都愈來愈複雜,需要愈來愈多的專業人士專事後勤組織、情報蒐集和戰役策劃。這個活,只讀過“四書”的“幕僚”可就幹不來了。

近現代意義的參謀亟乏,是軒軍最大的短板,關卓凡和華爾就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