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9部分

特別是那個“前撲”和“大後倒”!

“前撲”是高高躍起,從半空中平平地摔將下來;“大後倒”則是一躍而起,半空中扭身向後,撲倒在地——這個,聖母皇太后就不止目眩神搖,簡直張口結舌了!

大校場中,獅吼豹躍;閱兵臺上,那襲小小明黃面紗,不斷微微晃動。站在旁邊的關卓凡,清楚地感覺到:面紗之後,花容變色,撟舌難下。

“倒功”之後,六百軍士,兩兩結對,分成三百對,演練“擒敵捕俘”之技。其實這個環節,才算“擒拿格鬥”的精華,但前面的種種“倒功”,震撼過甚,到了這裡,御姐反倒恍惚了。

“倒功”的訓練,也是關卓凡的“私貨”。當然,大一軍訓的時候,關爵帥只練過一個“前倒”——不過沒關係,其餘的動作,他只需連比帶劃,自然有“專業人士”,能夠領會領導意圖,設計動作,付諸實踐。

“倒功”,特別是難度較低的“前倒”、“後倒”、“側倒”,和“軍武拳”一樣,按照關爵帥的要求,進入操典,成為軒軍士兵必備的基本功。關卓凡認為,練“倒功”,既可以訓練士兵的抗摔打能力,減少在實戰中受傷的機率;也可以鍛鍊士兵的勇氣和堅忍,實為優秀士兵淬火成鋼必由之途。

至於“擒敵捕俘”之技,也是一整套的東西。

原時空,“軍體拳”只是入門的功夫,基層士兵要學的,還有“捕俘拳”、“擒敵拳”,等等。不過,這些東東,關卓凡可就沒有學過了。他組織了一個高階別的小組,自己親任組長,第一副組長張勇,第二副組長施羅德,任務是召集相關人士,設計出一套“標準化”的“擒敵捕俘”招數。

關卓凡提出的要求,是以“直、準、狠”三字為要,一招一式,不帶任何花巧,務求“一擊即中”,“一招制敵”。

不久之後,張勇拿出了第一套方案。兩個“練家子”士兵演練後,關卓凡冷冷說道:“喲,張軍門,您打算拉隊去跑馬解嗎?”

旁邊的施羅德,中國話還說不好,聽得一愣,關卓凡改用英語,說道:“我是說,你們二位,打算拿這個辦一個馬戲團嗎?”

二將面紅耳赤,這才真正明白爵帥要的是什麼。回去之後,痛定思痛,閉門造車,前前後後,五易其稿,才算在關卓凡那裡勉強透過。

關卓凡的理想,是弄出一套山寨版“以色列格鬥術”,現在的這套東西,距這個目標還遠著,只能先捏著鼻子用了。

唉,不是我看輕中國武術,說到實戰,是真有問題啊。

*(未完待續。。)

第九十三章 國運,武運

不論有多少人、又有多麼地不服氣,中國武術的技擊能力,一代不如一代,愈來愈弱,最終蛻化成一項非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是不爭的事實。武術的神奇,永遠留在傳說和武俠小說、功夫電影裡面,在現實中,只要和現代技擊術硬碰硬,不論是拳擊、散打、自由搏擊,還是軍警使用的擒拿格鬥術……可憐的武術,無不落個鼻青臉腫的下場,概莫能外。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發展,總是一代強過一代,特別是在現代醫學、營養學和系統、科學的訓練手段的幫助下,更是成加速度發展的趨勢——如果張伯倫和貝利從二十世紀一步跨到二十一世紀,前者和霍華德、詹姆斯直接對抗,後者和梅西、c羅直接對抗,關卓凡以為:根本就是找虐。

再看看各種奧運會紀錄的變遷,這個問題就更加一目瞭然了。

唯獨武術,孤影向隅。

關卓凡一直很好奇,這是為什麼?

有人將之歸咎於武術的套路化。對這種看法,關卓凡不以為然。沒有套路這個形式,技藝是很難完整傳承的。特別是傳統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