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若得明主,必可成就千秋功業。”
諸葛亮呵呵一笑,道:“以兄長之見,何人可為明主?”
諸葛瑾道:“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不外乎三人。許都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勢浩大,官渡之戰雖鏖戰正酣,但歲內定有勝負之分,曹操一統北方大勢所趨,已無人可擋;徐州劉澤,帝室之胄,位極王爵,雄起於東海之濱,兼併淮南,鯨吞荊襄,此誠難有人與之爭鋒。不過曹操多疑猜忌,獨斷專行,善攬才而不能盡才,手下智謀之士多如過江之鯽,二弟就算投其帳下,也未必能得重用,不過如楊德祖、孔文舉罷了。靖王劉澤雖然多有賢名,廣攬人才,但其重布衣而輕士人卻也令天下名士畏之如蛇蠍,在徐州的種種倒行逆施離經叛道之舉更是大寒天下士家之心,吾家雖非豪門世閥,但也是望族之後,豈能與那些販夫走卒同堂共事,劉澤雖然此時得勢,但未得天下士族相助,其勢將來必頹,二弟若投此人,也殊為不智。”
諸葛亮古井無波地道:“兄長所言的第三人,定然是此間的孫仲謀了?”
一提到孫權,諸葛瑾雖然疾病纏身,卻也來了精神,目光灼灼地道:“不錯,吳侯雖然年輕,但卻是睿智不凡,卓爾不群。江東之地,孫家三世而營,國險而民附,伯符英年早逝,令人扼腕而嘆,仲謀承父兄之業,正是大展鴻圖之時,總攬英雄,思賢若渴。如二弟有意留在江東,為兄當竭力舉薦之,以二弟之才華,必在江東有用武之地。”
諸葛亮手搖羽扇,呵呵一笑,方待說話,卻聽門外有人報道:“吳侯駕到!”
兄弟二人剛剛談到孫權,孫權居然就到了,諸葛瑾掙扎著想從榻上起來,吩咐下人給他寬衣準備迎候吳侯大駕,不料孫權竟然直奔內室而來,見諸葛瑾要起身,忙上前一把將他按住,道:“子瑜身染重疾,勿須起身。孤早就想前來探視,這幾日公務繁忙,無瑕抽身,今日始得有空,不知子瑜病情如何了?”
諸葛瑾只得在榻上施禮道:“多謝主公牽掛,屬下已無大礙,只需靜養幾日便可無虞,屬下微末之人,勞動主公親自探視,屬下惶恐之至。”
孫權爽朗地大笑道:“子瑜乃是孤的肱股重臣,子瑜有疾,孤寢食難安。這位是?”孫權一早就瞧見了在榻邊的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羽扇倫巾,神態自若,讓孫權不禁是嘖嘖稱奇。孫權坐領江東,威赫一方,凡人見之,莫不是戰戰兢兢,眼前之人卻是從容不迫,怡然自得,那份與生俱來的瀟灑淡定可不是一般人能學來的。
諸葛瑾引見道:“此乃舍弟諸葛亮,聞屬下抱恙,特意從襄陽趕來探望。”
諸葛亮含笑著抱扇施了一禮,道:“草民見過吳侯。”
孫權尚未開口,身後一人驚呼道:“公便是諸葛孔明乎?伏龍鳳雛,兩者得其一可安天下,想不到今日在此得拜臥龍真顏,某真是三生有幸。”
諸葛亮略帶詫異地打量了開口之人,但見此人身材魁梧,眉宇間英氣勃勃,隱然已經猜出了**分,諸葛瑾也適時地給他介紹道:“此乃東城魯子敬是也。”
諸葛瑾能在江東得享俸祿,就是由於魯肅的舉薦,所以他對魯肅很是敬重。魯肅現下也是孫權駕前的紅人,出任左護軍、橫江將軍,在軍中的位置僅次於周瑜、程普,深得孫權的重用,今日孫權專門來探視諸葛瑾,不叫旁人,獨叫魯肅陪伴,便可見一斑。
當下諸葛亮含笑道:“亮山野粗鄙之人,才疏學淺,如何敢當之,子敬兄謬讚了。”
孫權也聽到了魯肅方才的稱呼,什麼伏龍鳳雛,兩者得其一可安天下,好大的口氣,孫權有些不以為然,不過好奇心還是令他想一探個究竟,道:“子敬方才所言是何意?”
魯肅聽得孫權詢問,便解釋道:“荊州有一隱士高人,名曰司馬徽,字德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