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說山青哥哥沒問題的。”
蔣山青倒還算是比較謙虛的,“當時題目不算難,我估摸著也差不多。”
李老孃也很開心,拍著手道:“山青考中了書院,是好訊息,今兒中午咱們加餐。”說著便讓林婆子去買豬肘子、黃魚、河蝦來。
李梅兒如今廚藝見長,中午便由她親自掌勺,肘子放了冰糖細細燉著,小黃魚用鹹菜筍乾燒湯,鮮的眉毛都要掉下來,河蝦白灼了,不用加許多調料,也是鮮美異常。
李老孃吃著李梅兒的手藝,很是誇讚了一番,“咱丫頭在廚藝上頭可真是有天分,我嘗著味道也不比百味樓的差多少了。”
康哥兒也是個小吃貨,吃得滿嘴是油地說道:“我也覺得我姐做菜好吃,只是沒百味樓做的那麼好看罷了。”
李梅兒聞言便笑,“像咱們自家炒菜,蔥薑蒜放著是尋常,可那酒樓做菜是要拿出去賣的,自然講究許多,為了菜色好看,廚下做好了菜,害要再一根根挑乾淨的。”康哥兒聽著,頗覺開了眼界。
午飯眾人俱是吃的十分滿足。蔣山青入白鷺書院的事情敲定,便要準備去書院辦了入學手續,半月後開學,學費每位每學期十五兩,一年便是三十兩。
比李老孃預估的每月二兩還要多,李老孃私下同林婆子咂舌,“幸而如今家裡日子尚可,不然當真書都念不起。”兩個孩子,光學費開支,一年便是四五十兩。
林婆子亦道,“可不是,一個學生一年的學費就是六畝上上等肥田哪,這還不包括書本筆墨。”
李老孃嘆,“尋常的章水鎮一進小院兒都可以買一處了。”
“是啊。”主僕兩個感嘆一回“讀詩書,大不易”。李老孃心中又有些後悔,想著要是山青同意了去那清風書院唸書,這不僅每年三十兩的學費能省下來,每年還有獎學金可拿,可惜兒子和山青都不願意去那清風書院,這事兒也只能作罷。